首页文书倡议书 内容页

宗祠倡议书

2023-11-07倡议书

宗祠倡议书十篇

宗祠倡议书 篇1

  宗恩深似海 祖德重如山 事亲必敬祖 百善孝为先

  尊敬的海内外琼藉王氏族众宗亲:

  数尽中华姓氏、唯吾王姓为王。为何称王於世,敬宗爱祖为先。水有源、木有根、人有本,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上可供奉王氏先祖,下可联姓睦族。社会层面传承吾国优良传统文化,共创和-谐社会。其深远之意在于使吾王姓后昆知其源,识其根、明其本,左昭右穆、辈序分明、有条不紊。时下,吾堂堂中华正在崛起、政通人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已纳入治国之本,敬宗爱祖、传统美德之风盛行,此乃国之幸、民之福也。如今,位于琼台福地文庄路4号王氏大宗祠宗之六十五年失地,经我研究会二十年依法维权,宗地使用权已完壁归我王家。此时,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海南王姓宗亲联谊总会提出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偕备,何乐而不为乎!

  我泱泱王氏大姓,开姓历史悠久。王氏开姓鼻祖周文王太子晋(子乔)公,出身皇家名门,正统尊贵,德积后昆,开创吾王姓繁衍昌盛之源。自此郡族、堂号遍佈全国各地,人文蔚地、人才辈出。”三槐堂“始祖之六世孙裔、渡琼一世始祖王悦公、科名居正,钦点翰林庶士,先后任兵部侍郎、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同平章事、枢密察院赠太师。乙丑年春二月,因秦桧忤奉,被高宗遣来粤东密察,渡琼暴逝仙遊。公逝后,高宗绍兴甲子八月十二日御祭悦公文,称悦公“盛名争日月之光,勋业焕鼎钟之彩。”丙寅编入忠臣太庙,丙午举祀乡贤,赐地四亩在琼州府所在地(今府城文庄路4号)建乡贤祠,让当时州府官员和王氏后代子孙得以纪念。直至民-国十一年,我琼岛王姓人氏为了更好联姓睦族,在时下族长王国宪的倡导下,集资将王居正“乡贤祠”改建为“王氏大宗祠”。自此王氏大宗祠便成为海南王氏兄弟的精神家园,解放后,由于社会历史更替等原因,位于府城文庄路4号的王氏大宗祠三进祠堂房产权和4亩土地权痛遭流失。先是供部队使用,后由当地房产接管出租,继而1992年被琼山供电公司篡改历史强行占有。从此,我王姓兄弟走上了漫漫申诉维权路。在已故副省长王越丰、已故省政协副主席王家贤和省委原、副省长王学萍的带领下,先后经过20多年不屈不挠、契而不舍的依法维权,在王氏大宗祠用地失地65年后,终于在20xx年1月12日,领到由海口市人民政府和海口国土资源局依法颁发给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的王氏大宗祠用地使用权证。

  我王姓全国人口九千六百多万,雄居中华姓氏第一大姓。海内外琼藉人口一百二十万人,是海南的首望之族。泱泱中华大姓氏,堂堂海南大姓族,要建海南王氏大宗祠,这是海南百万宗亲族众的一件大事。为了尽善、尽美的建好王氏大宗祠,我们要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首先,要有法律层面上的认识。王氏大宗祠用地是经海口市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给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作为建设王氏大宗祠用地的,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取代与占有经营;其次,要有社会层面上的认识。我们要充分认识建好王氏大宗祠是一项我王姓兄弟联姓睦联的民心工程。恢复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一是恢复传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海口文化名城的传统文化的体现;二是纪念我们王姓的先祖,供奉王姓始祖之神位;三是搭建我王姓宗亲寻根问祖、联姓睦族的平台,;四是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当代和后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第三,要有定位上的认识。从用地意义上看,海南王氏大宗祠用地是南宋高宗皇帝赐封的,其政治和文化含金量是其他姓氏无法可比的;从风水学上看,府城是一块形似金龟的风水宝地,我王氏大宗祠用地恰好在金龟之背脊,独占风水之鳌首;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局上看,海南极需发掘这样的本土文化。因此,我们重建王氏大宗祠,在建筑风格上要有我国传统的仿古建筑风格,用有限的土地空间,创造出无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重点展现我王姓先祖博大精深的文化精华。

  当前,建设海南王氏大宗祠这项工程,已经提到我们“王氏两会”的第一重要的工作议程与奋斗目标,王氏大宗祠的规划设计已启动,初步计划投入资金人民币1500万元。工程计划自开工之日起,用两年时间完成。当下,广泛动员海内外琼藉王氏宗亲募捐,落实建设资金是关键。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采取宣传发动方式:通过公告、传媒、和微信传递等方式,把我们建设海南王氏大宗祠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向全省海内外王氏宗亲告知,让知者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做到王姓宗亲家喻户晓,人人偕知,个人积极参与。

  二、采取自愿捐资方式:王氏大宗祠建设资金不进行人丁摊派。这次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是我王姓族宗亲兄弟一次千载难蓬的历史重任与机遇,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就只此一次时机。是否捐资,完全在于本人的认识、觉悟和心愿。

  三、捐资奖励方式:我们遵循有功必赏,有荣必录之原则,对热心捐资建祠者必留芳于世。初步留芳奖励计划如下:

  1、个人捐资基准起步为每个名额100元,捐资100元者可在建设大宗祠光荣史册上留芳名;捐资500元者,在建设大宗祠光荣史册和祠堂芳名碑文上留芳名。

  2、个人捐资1000元至5000元以内的,除按第一项奖励留其芳名外,在建设王氏大宗祠光荣史册内留二寸彩色玉照留取芳名。

  3、个人捐资在5000元-10000元以内的,除按第一项奖励留芳名外,在建设王氏大宗祠光荣史册内留五寸彩色玉照,并介绍本人生平业绩留取芳名。

  4、个人捐资在10000元-50000元以内的,除按第1项规定外,在建设王氏大宗祠光荣史册内留七寸彩色玉照,并介绍本人生平业绩和介绍本人三代生平与业绩,同时登上宗祠名贤光荣榜。

  5、个人捐资在50000元-100000元以内的,除按第4项奖励外,在祠堂乡贤祠内可安放本人本家一名上祖神禄位。

  6、个人捐资在10万元-30万元以上者,除按以上第五项奖励外,在祠堂乡贤内可安放本人本家上世高、曾、祖、考之神禄位。

  7、个人捐资在30万元以上者,除按第6项奖励外,可在祠堂重要建筑物刻捐款建造留取芳名。

  8、单位捐款者,按第一项给予奖励留取芳名。

  羔羊哺乳尚识跪母,何况人乎!吾王姓先祖谆谆教导后人;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建祠。水本于源,木本于根,人本于祖。不敬宗爱祖,犹如水塞其源,木断其根,人没其本。如此,何以源远流长,何以枝繁叶茂,何以丁兴财旺,何以成名得志,何以四海扬名,何以衣锦还乡。当下,重建海南王氏大宗祠历史的画卷已展开,号角已吹响,这是我族一次重要的敬宗爱祖大行动,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敬宗爱祖感恩的大好时机。让我们王姓族众宗亲兄弟积极响应本倡议的号召,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地不分东西南北域内域外,人不分男女老弱富贵贫穷,积极投身于重建王氏大宗祠的建设中去,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集腋成裘,众志成城,完成这一功在当代、名垂千秋的恢宏工程。相信我们王姓先祖在天之灵会保佑我族孝子贤孙:丁兴财旺,福寿安康,翰苑名扬,洪福齐天!

  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 海南王氏宗亲联谊总会

20xx年3月30日

  附件:一、捐资帐户如下:

  1、收款单位名称: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

  2、汇入行:中国银行海口国兴支行

  3、帐号:266268620828

  二、捐资者写明姓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捐资款额、捐款用途

  三、统一由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开收款收据以备存查对账。

宗祠倡议书 篇2

  各位宗亲:

  盖我孙氏家族,自凤阳定远县遇仙公以来,到凉州公定居常州以来,孙氏家族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谱至今约六十八年,因各种原因,未能续修,有违祖训,二十五年须一续,当今太平盛世,孙氏原裔,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因宗统族,续修家谱的使命。

  国家建史籍,地区修方志,家族续谱牒。这是繁华盛世意识形态的自然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黄子孙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家谱即家族档案,是立家之本。它是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史,它记录着家族的繁衍脉络和生命血统的延续,它联系着每一户家族成员的根基。从微观上,家谱标志着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程度及社会影响,反映其家族综合实力和家族成员的总体素质,从宏观上,家谱可透视出社会变迁的痕迹与历史人文变革等相关信息,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续谱一句《孙氏家谱》的。条例,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热情诚邀我孙氏族亲,举族同心,完成修谱任务,面对现实,困难重重。首先族亲对续谱的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没有了祠堂的经济后盾。其

  三、由于坂上、灵台、塘洋、居地分散,还有迁徙远走,时间跨度大,还须立传作赞等,事项繁琐,因此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辛,细致浩繁复杂的文字工程。

  面对现实,续修家谱就要所有宗亲、统一认识、义不容辞、责无

  旁贷、慷慨解囊、踊跃参与、热情协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孙子家谱》续修起来,修好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脉宗亲,与世促进,兴旺发达,永世昌盛!

倡议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宗祠倡议书 篇3

  尊敬的韩氏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愿景向天。 韩氏一族来韩寨居住,历时已久,经世流年,族人秉五峰山神灵之光照,承茹水河浩浩之恩泽,感天地之灵,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世代族人崇人文,尚德操、重大义,先后数次动十方愿景,携千家之臂力,你一砖我一瓦,随喜出资,倾情修葺助建山庙,造就无量功德,影响甚远。韩氏族人历史上先贤众多,近代亦是名人辈出,政界、军界、知识界、工商界成名成家之辈更是不胜枚举,真乃“代有贤良光史册,今有名哲效先贤”,是为族人之欣慰、之骄傲!现今境内韩姓人氏已有近万之众,无疑是县境内一大姓旺族。韩氏宗族,史有祠堂,曾因偏迁,就地窄狭,其势低陋,面貌破败,近年虽有修缮,但仍未改其旧观。富而溯源,思祖敬宗,是我们民族传统之美德。今逢盛世,百废俱兴,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韩氏宗祠,势在必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

  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亲族荣。抚养子女可朝朝夕夕,孝敬父母可岁岁年年,然建祠安祖百年难遇,它是先祖神灵的'召唤,更是我们后世子孙义不容辞的神圣担当和光荣之使命。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建好韩家祠堂,必须凝全体族人之心,聚全体族人之力,启全体族人之智慧。故此正式向族人发出倡议:敦请韩氏族亲奔走相告,广言宣倡,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扶祈愿,共襄盛举,其庄其德,不论分文,滴滴充盈天地,点点利益无边,心心普皆回向,十方同归正觉。值此盛缘,仰望万方慷慨德义,祈待勘石以记,流芳后园,其景普天。为倡行憧憬之业,经宗族共议,成立修建韩氏宗祠宗亲会,负责筹资、筹建事宜。宗亲会内设日常工作组,由等人组成,负责建祠日常事务。

  宗祠重建为古建结构,前临小院,砌石阶雕栏相通。备于明春动工,约半年工期。为如期竣工,于今冬完成土建基础、材料购置及木工等工作。建祠预计需用资金20万元左右。族亲同心结善举,随缘乐助臻福祉。凡举善款者请与宗亲会人员联系。

  韩氏子孙祭祖圣堂,宏德圣浆泽被万方。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

  万世永垂,方土永康!

倡议人:

日期:

宗祠倡议书 篇4

  各位宗亲:

  盖我孙氏家族,自xx县遇仙公以来,到凉州公定居常州以来,孙氏家族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谱至今约六十八年,因各种原因,未能续修,有违祖训,二十五年须一续,当今太平盛世,孙氏原裔,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因宗统族,续修家谱的使命。

  国家建史籍,地区修方志,家族续谱牒。这是繁华盛世意识形态的自然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黄子孙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家谱即家族档案,是立家之本。它是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史,它记录着家族的繁衍脉络和生命血统的延续,它联系着每一户家族成员的根基。从微观上,家谱标志着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程度及社会影响,反映其家族综合实力和家族成员的总体素质,从宏观上,家谱可透视出社会变迁的痕迹与历史人文变革等相关信息,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续谱一句《孙氏家谱》的条例,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热情诚邀我孙氏族亲,举族同心,完成修谱任务,面对现实,困难重重。首先族亲对续谱的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没有了祠堂的经济后盾。其三、由于坂上、灵台、塘洋、居地分散,还有迁徙远走,时间跨度大,还须立传作赞等,事项繁琐,因此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辛,细致浩繁复杂的文字工程。

  面对现实,续修家谱就要所有宗亲、统一认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慷慨解囊、踊跃参与、热情协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孙子家谱》续修起来,修好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脉宗亲,与世促进,兴旺发达,永世昌盛!

宗祠倡议书 篇5

  各位x氏宗亲、乡亲、社会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x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间,历史悠久,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x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自此小塘x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了教育事业,小塘x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如今小塘x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败,风光不再。

  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原址归还给x氏大宗祠。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x氏大宗祠,势在必行。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x氏大宗祠,恢复其原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好x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x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议全体乡亲、族人鼎力相助捐资,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襄善举,筹集资金。恳切希望x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x氏大祠堂之大业。捐款数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铭志留念。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监督、指导,共同搞好小塘x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乡亲、族人踊跃参与。

  倡议人;

xx年x月x日

宗祠倡议书 篇6

  尊敬的薛氏宗亲:

  大家好!

  贵州仁怀薛氏一支系出广东潮州伯肇公后裔,历史沧桑,几经迁徙,我村薛氏一族由广东省潮州伯肇公后九世孙迁兴始祖用康公携子仁甫公二世祖迁居广东兴宁,八世祖对湖公感怀祖德宗功创修承绎楼;十四世端智公清乾隆年间官迁四川泸州府;十八世先桃公携子正兴、正万、正炳迁居贵州省遵义县凤朝门石子浦居住十三年,后正万公与正炳公迁居贵州省仁怀县李博里九甲地名鲁班镇隆保村万寿板栗湾,正兴公迁居乌江,后因江水漫延,后裔迁居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自始祖用康公而下,至今已繁衍二十五代。我村由伯肇公始祖顺排而下第廿七世裔孙正万、正炳落户贵州仁怀开基一百多年今已传世七代了,我村现有人口两百多人。自先祖迁居仁怀,世代均想修建祠堂,敬奉祖先,然我地族众因各方条件限制终不如愿,盛世修祠,为缅怀先祖,修建宗祠,敬祖敬宗,传承后世是我仁怀薛氏举族之愿望!

  今我地族人念祖之心日甚也!思虑再三我地族人决定成立修祠理事会举全族之力修建宗祠,让祖宗亡灵有栖身之所,子孙祭祀有拜谒之堂,因我仁怀薛氏一支,人单力薄,恳请各位宗亲慷慨乐捐,助我仁怀薛氏族敬祖之心早日如愿!我地薛氏全族人将铭感于心,乐捐宗亲之名字刻碑永记于仁怀薛氏宗祠,万世流芳,后代敬仰。

  乐捐建祠,功德无量!

倡议人:

宗祠倡议书 篇7

  尊敬的叔,伯,婶,姆,兄,弟,姐,妹,和各位乡亲:

  你们好!祝福全体人士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胜意,新年快乐!

  前几日,数十位x氏仁兄,相聚一起,谈及祠堂一事,并兴味盎然参观了破旧,残缺的祠堂。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祠堂几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前辈建筑了一座雄伟的大祠堂,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成为我族神圣的殿堂。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风光不再,只剩残门败瓦,实令子孙后代蒙羞和心痛,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愧对子孙后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业俱兴。祖国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先人开基创业之功,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陈家子孙,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的责任也!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重修x大祠堂上敬祖宗,下贻子孙后代。

  所以我们筹备修善大祠堂的组织,向大家发出倡议:恳切希望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x大祠堂之大业。

  我们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1000元以上含一千,刻名字,不足一千的不刻名字,将张榜公布》刻石留名将流芳百世,以告后人。 我们保证:款项收支,用于何处,都张榜公布,坚持x大祠堂财务公开制度,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款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

  我们相信:全族同胞和乡亲一定深明大义,x大祠堂一定建好。

  倡议人;

xx年x月x日

宗祠倡议书 篇8

  尊敬的各位乡亲:

  你们好!祝福全体人士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胜意,新年快乐!

  前几日,数十位陈氏仁兄,相聚一起,谈及祠堂一事,并兴味盎然参观了破旧,残缺的祠堂。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定丫塘陈氏祠堂几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前辈建筑了一座雄伟的大祠堂,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成为我族神圣的殿堂。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风光不再,只剩残门败瓦,实令子孙后代蒙羞和心痛,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愧对子孙后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业俱兴。祖国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先人开基创业之功,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陈家子孙,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的责任也!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重修定丫塘陈氏大祠堂上敬祖宗,下贻子孙后代。

  所以我们筹备修善大祠堂的组织,向大家发出倡议:恳切希望定丫塘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定丫塘陈氏大祠堂之大业。

  我们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1000元以上含一千,刻名字,不足一千的不刻名字,将张榜公布》刻石留名将流芳百世,以告后人。 我们保证:款项收支,用于何处,都张榜公布,坚持定丫塘陈氏大祠堂财务公开制度,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款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

  我们相信:全族同胞和乡亲一定深明大义,定丫塘陈氏大祠堂一定建好。

倡议人:

日期:

宗祠倡议书 篇9

  萧氏宗亲宾公房的子孙们:

  大家好,这次复修宗祠,是各村代表欢聚一堂,经过反复酝酿,最后做出的决定:一定要把宗祠修建好!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在巍巍雪峰山下,滔滔沅水河畔,其他姓氏都有祠堂,祠堂就成了一个姓氏的象征,一种脸面。看看吧,米姓、谢姓、舒姓,陈姓、杨姓等他们都有了。难道我们的祠堂坏了,就不能把它复修好吗?不,不可能。泱泱中华大地,我们萧姓历来就是名门望族,自从大心公赐名得姓,先后有皇帝19人,著名宰相16人,著名皇后16人,驰骋沙场的将军,著书立说的文人,更是不计其数。我姓萧,我自豪!

  20xx年农历六月初六。祠堂终于破土动工。到目前为止,祠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已经盖瓦了。建祠之初。预算建祠费用约75万。按1993年修谱人数估算。大概有1.6万人。人平收入50钱就差不多了。据目前统计的实际人数,只不过1.1万人左右,人平均50元全收齐的话,也只不过55万元。

  本次修祠,与工匠签订的合同是58万,三通一平工程,后来,祠堂又扩建了2米长度的工程。超支近两万,救灾近一万,宗亲代表开会十几次,伙食费开支近两万,外调人员的车旅费开支近一万,预算修谱要20万,祠堂编书近五万,总开支需要90万左右。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资金缺口很大,因此,萧氏宗祠筹备委员会。向全体宾公房的子孙们提出倡议:

  一、人头费未交齐的村户,应立即交齐,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凡属公务员、国家事业编的工作人员,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你们是现时代萧氏家族的精英。本来我们是同一祖宗,由于你们自身的勤奋努力,加之老祖宗对你们的偏爱,使你们在茫茫人海中高出一节。更应该不忘先祖、热爱宗、关心宗祠,伸出援助之手资助宗祠每人,助资1000元以上。

  三、刚出茅庐的热血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承担着兴盛萧氏宗族的未来。因此你们更应该关心修祠、修谱。献出一份爱心,资助300-500元。

  四、固定资产在50万以上的企业家、商业家,你们更是人中豪杰,应该向萧崇刚(捐资2.1万元)、萧典建(捐资2万、萧建平(捐资1万、萧湘斌(捐资1万)、萧杨林(捐资1万)学习,力争多捐一点。

  各位宗亲为了把祠堂修好我们少喝一杯酒,少抽一根烟,少玩一把牌,大家都来捐一点。老祖宗在上天是看得见的,是会保佑你们的,你们将会在老祖宗的庇佑下,经济更加发达,事业更加兴旺,前程更加辉煌。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宗祠倡议书 篇10

  亲爱的家族同胞们:

  大家好!

  我先祖自末由迁居,经朝历代,距今已有x年历史。现在欣逢盛世,政通人和,x氏族人子孙兴旺,人才辈出。

  然而人之有本、水之有源、木之有根,饮水思源,尊宗念祖是我们共同的心声,为及时修整家谱,恐年远代湮,后人欲识水源木本之谊、昭穆宗支之别,且不可得。前些时日,家族乡绅执事多方努力,发掘、出珍贵的x氏古碑10余块,并举行了隆重的立碑祭祖仪式,在方圆乡邻引起较大影响。

  目前根据碑文、入谱登记正在开展家谱修编工作,我们这次编谱与时俱进,摒弃了旧时家谱“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把x氏姑娘及男性的配偶全部堂堂正正列入了世系表,并作详述。还将按照世系概况、世系图、世系表、艺文志等目设置体例。根据众多族人提议,理事会决定修谱的同时在立碑处修建x氏祠堂,以此作为x氏族人崇宗祀祖,垂教训导、商谈族事之基地,这将是x氏家族文明友孝,兴旺发达的象征,也是庇佑家族鼎盛、促进亲宗睦祖,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

  拟修建祠堂东西长xx米,南北宽x米,坐北朝南,带有小院大门。目前修建一座上档次的古建式祠堂造价在xx万元左右,就是按最低标准修建一座简单的祠堂,加上院墙、地面,预算也在xx万元左右,为表达众族人之孝意,在家的族人每户集资x元不等,会长x个人捐资x万元,但除去修谱费用,缺口仍然很大。鉴于此,理事会决定特向在外工作、经商、事业有成的x氏众位后裔发出倡议:

  为振兴家族事业,光宗耀祖,希望各位x氏宗亲贤达、男女长幼,慷慨解囊,踊跃捐款。目前,我族续谱建祠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舞台上,人人是主角,让我们群策群力,以进取之志,奉献之心,务实之风,把这项追本溯源,弘扬祖德,凝聚族亲,激励后人的大事做实做好。我们将汇聚各方之力,根据捐款数额确定建祠堂标准,力争让x氏宗祠早日开工,使先祖早日安卧于华堂,了却x氏裔孙崇宗敬祖之心愿!

  从即日起理事会接受认捐,捐款数额根据个人能力及心愿多少不拘,所有捐款数额在x元以上者,将在祠堂功德碑及家谱上镌刻芳名,以彰其德。捐款到帐将开具收据,并由专门的会计、出纳统收统付,账目公开,严格管理,欢迎各地宗亲监督审查。请各位捐款人汇款后务必通过电话告知已捐款项,以作第三方核实、监督。

20xx年xx月xx日

上一篇:爱绿护绿倡议书 下一篇:垃圾不落地的倡议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