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导游词 内容页

蒙山的导游词

2023-06-03导游词

蒙山的导游词(通用5篇)

蒙山的导游词 篇1

  蒙山(MountMeng),古称“东蒙”、“东山”,地处山东省临沂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亚岱”,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蒙山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是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颛臾王曾主祭蒙山,这里留下了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李白、杜甫、唐玄宗、苏轼、康熙、乾隆等帝王圣贤足迹。

  1999年中科院在蒙山监测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居全国第一,被誉为超洁净地区。蒙山栈道、蒙山寿星、蒙山索桥等设施创下数项世界之最。

  20__年蒙山评获全国首座“中国生态名山”称号,入选“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名录”。20__年国土部推荐蒙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20__年度候选单位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查。

  蒙山,又名东山、东蒙。蒙山在古代曾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有“岱宗之亚”的称号,近代又因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而闻名遐迩。

  大凡山川的得名,多由来于本身的主要特征,如东岳泰山,古时作“大山”,“大”字读“太”音,即大山的意思;西岳华山,因其形似莲花,华与花通;东北的长白山,因石色多白;新疆的火焰山,因石为红色;黄河因其水浊色黄;长江因其源远流长等等。也有因历史人物或物产得名的。或象形,或状体,或表色,或传史,莫不名实相符。那么蒙山的“蒙”字,其确切的涵义是什么呢?这在我国古典名著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中可以找到答案。《易经》六十四卦中第四卦是“蒙卦”,其卦体符号是艮上坎下,艮代表山,坎代表水,艮上坎下的卦象,即象征山下有水;另外,坎又象征凶险,艮又代表停止,因此,解释蒙卦卦象和卦义的彖辞说:“山下有险,险而止,蒙。”“山下出泉,蒙。”对此,三国魏王弼注解说:“退则困险,进则阂(阻隔之意)山,不知所适,蒙之义也。”又说:“山下出泉,未知所适,蒙之象也。”再看蒙山的形势,它绵亘于鲁中南大地,跨平邑、蒙阴、费县、沂南等县,层峦叠嶂,云雾弥漫,给人以深邃莫测、晦冥难辨之感;千峰耸峙,万壑争流,常陷人于山重水复、进退无路之境地。蒙山的形势,不正是蒙卦卦象的标本吗?反过来,蒙卦卦义也正是蒙山形势的写照。再者,上古时期的蒙山,被洪水包围着(《尚书·夏书》:“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当比以后的蒙山险恶得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蒙山的“蒙”字有山水相连,形峻势险,深邃莫测,使人迷茫之义,简言之,蒙山即险峻莫测之山。

  八卦符号“是先人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抽象,是先人们关于自然界中各种认识对象其中包括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概括抽象”。(周山《易经新论》1992年辽宁出版社)八卦符号的抽象过程,战国时期的学者有此描述:“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后来重叠推演成六十四卦,其表现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六十四卦卦名的产生也是先人望形生义,寓意于形,取诸自然的结果。由此推知,蒙卦或因蒙山而得名,蒙山则因蒙卦而名义得彰。

  蒙山与蒙卦的关系,前人已经有所论及。光绪《费县志》载,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在蒙山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玉虚观(今万寿宫)石碑碑文《蒙山祈雨记》中,引道书《灵宝经》、《岳渎洞天图》描述蒙山形势说:“东蒙,靖庐福地,东浮云气口接于蓬莱,西根连于三宫空洞之天,南隶衡岳为佐命,北重艮坎为蒙卦,中有靖庐仙宫,神仙僚佐万众,主校罪福生死之籍……”。这里谈到“北重艮坎为蒙卦”,按文王后天八卦图。坎代表北方,艮代表东北方,如果登上龟蒙顶,放眼向北及东北方望去,陵谷千重,一望无际,正是蒙卦卦象的实际反映。

  其后,清乾隆皇帝在诗中也谈到蒙山与蒙卦的关系。乾隆多次下江南巡视途中,有六次驻跸于蒙山脚下,写了多首咏蒙山的诗,其中乾隆十六年(1751)写的《望蒙山雪色》:“崇峦积雪昔年同,圣祖巡踪景仰中。奄有海邦为鲁镇,果然山下出泉蒙。逢年民鲜饥寒色,敦俗户多淳朴风。百岁熙和九州晏,自维奚以继鸿功。”其中第四句,用“果然”二字肯定了蒙山真是像蒙卦彖辞说的那样“山下出泉蒙”。

  蒙山见于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书经》和《诗经》,《书·禹贡》载“淮沂其乂,蒙羽其艺”,意思是说淮沂二水经过大禹的治理,蒙山和羽山地区已能种植作物了。但据考据家考证,《书经》内容多系后人伪托,《禹贡》一篇也是后人追述之作,成书时间不能肯定。《诗经·鲁颂·閟宫》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的诗句。据袁梅《诗经译注引言》,《诗》的创作年代基本在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閟宫》一诗是歌颂鲁僖公(公元前659年~前627年)政绩的,其创作时间当在公元前七世纪或者更晚一些。由此知道,蒙山之名见于《诗经》迄今至少已有2600多年了。

  东蒙一名,见于《论语·季氏》孔子和学生冉有的一段对话:“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论语·邢疏》:“蒙山在东,故曰东蒙”。蒙山在东的“东”字,当指鲁国国境的东部,鲁国境内只有一个蒙山,且颛臾城就在蒙山脚下,毫无疑义,孔子说的东蒙,就是《诗经》上说的“蒙”,在“蒙”字上加一“东”字,意在指明其方位,因此说“东蒙”不过是当时的俗称而已。

  至于“东山”的称呼。见诸《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载。孟子说的这个东山指的是哪个山呢?据《孟子·孙奭疏》载:“孟子言孔子登鲁国之东山而览者大,故小其鲁国,以鲁国莫大于东山也。”这里孙奭虽未明指“东山”即蒙山,但已圈定是鲁国之东山,非他国之东山,进而推之,鲁国东境有龟山和蒙山,但龟山高度面积与蒙山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联系孔子说的“东蒙”可以断定孟子说的“东山”,即今临沂市境内之蒙山,“东山”只是蒙山当时的俗称而已。这犹如过去的城门,都有一个雅名。可是人们在交谈中,往往不呼其名,而以“东门”、“西门”称之,听者不会误解。蒙山西麓的人们,还经常以“东山”代称蒙山,此种情况恐怕是古今相通的。杨伯峻《孟子译注》(1960年中华书局版)注释:“东出――当即蒙山,在今山东平邑县北。”这是很有见地的。平邑县境内有传为孔子登东山途中住过宿的“子宿村”,纪念孔子与老莱子门徒相迂的“迂圣桥”,以及龟蒙顶上“孔子小鲁处”、“圣憩石”等遗迹,可谓事出有据,不为无因。

  蒙山旧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之胜景。有名的山头就有1076座,他们的名号有的俗,有的雅;有的载入地方志书,有的仅流传于群众口碑。就其大者,俗分在东者称东蒙,中间者称云蒙,在西者称龟蒙。清《一统志》:“蒙山高峰数处,云蒙,龟蒙,东蒙,其实一山,未尝中断。”由此得知,俗分的“龟蒙”、“东蒙”等,只是蒙山山脉某一山峰的称呼。

蒙山的导游词 篇2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四川的乐山大佛天下闻名,殊不知,山西也有一座大佛可以与之一争高下。想知道它在哪儿吗?它就在"天然氧吧"—蒙山。昨天是中秋节,我就去了一趟蒙山。

  我们从市区出发,快到罗城高速口时,向西一拐,顺着印有"佛"字的路灯往前走,就到了蒙山。 蒙山上空的天真蓝呀!蓝得没有半点儿杂质,纯净而透明。仿佛一块儿巨大的蓝水晶该在山上似的。一进山,一股在城市中久违的清新空气便扑面而来。空气是湿润的,轻轻地、软软地扑在脸上。蒙山遍地绿色,草木犹如一块儿绿色的大毛毯,把山裹了起来。而那哗啦哗啦跳跃着的溪水,更为这宛如仙境的山中增添了几分灵气。

  捧一抔清澈的溪水洗洗脸,瞬间皮肤上便有了水娇柔的嫩滑,且热意全无,如同冲了一场凉水澡般清爽,浑身上下舒服极了。心仿佛也像纯净的溪水一样透明了许多。

  在青山绿水的簇拥下,大佛静静地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两眼微闭,神情严肃,嘴角却带着浅浅的笑意。大佛两手放于腿上,静静地打坐。

  蒙山大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二年始建,高约200余尺,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它比全国最

  高的乐山大佛略高,是最早的露天摩崖大佛。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后由于寺毁阁倾,大佛从此隐没于乱石瓦砾之中。现在大佛已经修复。踏着山间的小路,耳边还回响着山中隐约可闻的佛乐。时间过得飞快,我该回了。坐在车上,我恋恋不舍地望着蒙山,直到它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篇三: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头部早在元代就已经崩落,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去了原有的风采。由于寺毁阁倾,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山坡泥石里,仅现胸颈部分。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剩下的还需清理发掘,无怪乎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峨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已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附近,主峰高1325米。蒙山为古太原县八景之一,故有"蒙山晓月"之称。史籍记载这尊大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年)始凿,经五个皇帝二十余年,至后主高纬时凿成。《北齐书》记载在《后主恒纪》中:"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所以称为"晋阳西山大佛"。《北史》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宫"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据有关部门测量,晋阳西山大佛现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一说66米,一说70多米,比乐山大佛略高),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Bamiyan)大佛"(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3至7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时值6世纪。

  如按"巴"佛凿于"7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20xx年)早162年。据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传说李渊做太原留守时曾参拜蒙山大佛,当晚就梦见佛光普照,以为祥瑞,从而坚定起兵决心。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于显庆五年(660年)幸晋阳瞻拜(此寺及南十余里的龙山童子寺瞻礼二寺大佛),次年又派专使赐大佛袈裟,以"五色光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并州。

蒙山的导游词 篇3

  沂蒙山是泰沂山脉的两个支系,指的是以沂山、蒙山为地质坐标的地理区域,这里不仅只是革命老区这么简单,同时它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是古青州海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沂蒙山不仅是一个人文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概念,沂蒙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包含沂山景区、蒙山龟蒙景区、蒙山云蒙景区三个景区,核心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所在地、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沂蒙山是东夷文化、镇山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遗址几十处。曾有10朝16位帝王登封、诏祭,为中国五大镇山之首。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诸多文人墨客、圣僧高道登临揽胜,弘法传道,留下大量碑碣铭文、诗章名句。齐长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最大的单体雕刻寿星巨雕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旅游区内另有东镇庙、玉皇阁、雨王庙、万寿宫等知名人文景观110余处。

  沂蒙山区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山小调》唱响海内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优秀民歌。演唱的反映沂蒙山风光的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以最高票入选“嫦娥一号”卫星搭载歌曲飞向太空。沂蒙山旅游区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全国红办重点调度的八大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列为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基地。

  沂蒙山旅游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资源优良,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沂蒙山素有“三十六峰七十二崮”之称,海拔千米以上高峰15座,层峦叠嶂,奇峰竞秀,最高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境内峰峭、水澈、石奇、谷翠,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飞瀑流泉,秋季红叶映照,冬季银装素裹。旅游区有狮子崮、歪头崮、九龙潭、情人谷、鹰窝峰、百丈瀑布、中国瀑布、悬崖栈道等高品质自然景观300余处。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沂蒙山旅游区,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沂蒙山人,诚挚欢迎海内外游客的光临!

蒙山的导游词 篇4

  五一节到了,在这万里碧空的日子里,我又来到了那奇峰叠翠的蒙山跟前,簇簇薄纱般的烟云,缭绕在山腰,多么像仙境呀!我恨不得长上翅膀,飞上那神秘的龟蒙顶,去欣赏祖国的美丽山河。

  我来到那古朴典雅的蒙山大门,门前那“蒙山”两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站在门上,可一览蒙山的秀美景色。穿过那清澈的小溪,来到了蒙山那古朴小道上。爸爸提议说:“坐蒙山索道来观看秀美景色。啊!我的愿望实现了,好象我真的长上了一对翅膀,在蒙山上自由翱翔。买完票,爸爸领着我上了一个索道车上,关好门,索道车便渐渐动了起来,慢慢的升了起来。往外望去,一种特别的感觉,说也说不出来。轻悠悠的,在苍翠的松树中穿行,一阵微风吹过,树枝随风摆动,好象在迎接我们的到来。看,脚底下是那层层台阶,在浅绿深绿之中穿梭。游人们在那里不停的爬着,一会而歇歇,一会儿向远处望去。啊!蒙山巨龙攀缘在山峰顶处,那片片绿鳞,在闪动着。索道越升越高,在巨大的石壁上攀上,石壁上长满了嫩绿的青苔,一些生命力强的松树在上面艰难的生长着,像是一个个登山者。

  索道慢悠悠的穿过了那高高的山峰,展现在眼前的是那雄壮的三叠中国瀑布,脚下是一块巨大的天然石平台,游人们也在抬着头,去欣赏瀑布的雄姿。一条白色轻纱,唱着哗啦啦的歌,吟诵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从百米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落到了平台上,溅起一阵阵白雾,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条五彩桥从山的这边到山的那边,好美啊!白雾夹杂着万马奔腾、轰轰烈烈的响声,汇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溪,供小孩子们嬉戏打闹,好一片“热闹”景象。“蹑蹬觅仙境,流从天半垂。出云偏有隙,停雨境无期。水击石鼓鸣,风披练破丝。至今帘不卷,终古月空窥。”用这首诗比喻是再好不过了。

  索道穿过了那使人精神气爽的水雾,穿过了阵阵葱葱绿叶,穿过了淙淙流水,穿过了蜿蜒盘旋的小路,啊!一切是多么美好,多么吸引人。索道穿过了雨王庙,往云蒙峰走去,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看,那块巨大的石头,就是乌龟望月,每到晚上,月亮正升到乌龟头顶,好像乌龟也对天上的嫦娥动心了呢!远远望去,大小云蒙峰就像双翅插天一样,在云雾围绕下,高高耸在那里。

  索道渐渐到站了,爸爸告诉我,这里,就是西凤山顶,我爬上石头,云雾越来越浓,接着,云烟弥漫无边无际,微风吹动,浮云断续地舒卷飞升,时而如白衣,时而似苍狗。在太阳照射下,金黄色的光芒从云层云隙中辉映照射,使蒙山云海更加奇谲瑰丽,变化莫测。啊!这是多么美丽,我从未见过这种景象。蒙山云海轻轻的拂摸这我的脸,我感到多么舒服。

  我在山顶享受着十几分钟的快乐,就下山了。走在下山的路上,我欣赏这里的景色,一片一片的树木,偶尔遇到几朵美丽的小花,或是几个黄色的蘑菇,可是,我不愿意采,不愿意把着美好的景象给破坏了。走了一会儿,我们在一块空地上野餐,边吃东西,边欣赏,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下午,我们又爬了天壶峰,游览了蟠桃园、一线天、流碧桥、等很多景点,又到山下买了一些野产品和纪念品。此时已经是黄昏了,再望望那秀丽而又另人难忘的蒙山,真有一种不舍之情。

  有缘来此再相汇,下次我一定会再来玩的,一定会把你描绘的更美好的!

蒙山的导游词 篇5

  蒙山(Mount Meng),古称“东蒙”、“东山”,地处山东省临沂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亚岱”,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蒙山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是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颛臾王曾主祭蒙山,这里留下了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李白、杜甫、唐玄宗、苏轼、康熙、乾隆等帝王圣贤足迹。

  1999年中科院在蒙山监测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居全国第一,被誉为超洁净地区。蒙山栈道、蒙山寿星、蒙山索桥等设施创下数项世界之最。

  20xx年蒙山评获全国首座“中国生态名山”称号,入选“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名录”。20xx年国土部推荐蒙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20xx年度候选单位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查。

  蒙山,又名东山、东蒙。蒙山在古代曾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有“岱宗之亚”的称号,近代又因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而闻名遐迩。

  大凡山川的得名,多由来于本身的主要特征,如东岳泰山,古时作“大山”,“大”字读“太”音,即大山的意思;西岳华山,因其形似莲花,华与花通;东北的长白山,因石色多白;新疆的火焰山,因石为红色;黄河因其水浊色黄;长江因其源远流长等等。也有因历史人物或物产得名的。或象形,或状体,或表色,或传史,莫不名实相符。那么蒙山的“蒙”字,其确切的涵义是什么呢?这在我国古典名著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中可以找到答案。《易经》六十四卦中第四卦是“蒙卦”,其卦体符号是艮上坎下,艮代表山,坎代表水,艮上坎下的卦象,即象征山下有水;另外,坎又象征凶险,艮又代表停止,因此,解释蒙卦卦象和卦义的彖辞说:“山下有险,险而止,蒙。”“山下出泉,蒙。”对此,三国魏王弼注解说:“退则困险,进则阂(阻隔之意)山,不知所适,蒙之义也。”又说:“山下出泉,未知所适,蒙之象也。”再看蒙山的形势,它绵亘于鲁中南大地,跨平邑、蒙阴、费县、沂南等县,层峦叠嶂,云雾弥漫,给人以深邃莫测、晦冥难辨之感;千峰耸峙,万壑争流,常陷人于山重水复、进退无路之境地。蒙山的形势,不正是蒙卦卦象的标本吗?反过来,蒙卦卦义也正是蒙山形势的写照。再者,上古时期的蒙山,被洪水包围着(《尚书·夏书》:“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当比以后的蒙山险恶得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蒙山的“蒙”字有山水相连,形峻势险,深邃莫测,使人迷茫之义,简言之,蒙山即险峻莫测之山。

  八卦符号“是先人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抽象,是先人们关于自然界中各种认识对象其中包括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概括抽象”。(周山《易经新论》1992年辽宁出版社)八卦符号的抽象过程,战国时期的学者有此描述:“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后来重叠推演成六十四卦,其表现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六十四卦卦名的产生也是先人望形生义,寓意于形,取诸自然的结果。由此推知,蒙卦或因蒙山而得名,蒙山则因蒙卦而名义得彰。

  蒙山与蒙卦的关系,前人已经有所论及。光绪《费县志》载,金承安五年(公元1220xx年),在蒙山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玉虚观(今万寿宫)石碑碑文《蒙山祈雨记》中,引道书《灵宝经》、《岳渎洞天图》描述蒙山形势说:“东蒙,靖庐福地,东浮云气口接于蓬莱,西根连于三宫空洞之天,南隶衡岳为佐命,北重艮坎为蒙卦,中有靖庐仙宫,神仙僚佐万众,主校罪福生死之籍……”。这里谈到“北重艮坎为蒙卦”,按文王后天八卦图。坎代表北方,艮代表东北方,如果登上龟蒙顶,放眼向北及东北方望去,陵谷千重,一望无际,正是蒙卦卦象的实际反映。

  其后,清乾隆皇帝在诗中也谈到蒙山与蒙卦的关系。乾隆多次下江南巡视途中,有六次驻跸于蒙山脚下,写了多首咏蒙山的诗,其中乾隆十六年(1751)写的《望蒙山雪色》:“崇峦积雪昔年同,圣祖巡踪景仰中。奄有海邦为鲁镇,果然山下出泉蒙。逢年民鲜饥寒色,敦俗户多淳朴风。百岁熙和九州晏,自维奚以继鸿功。”其中第四句,用“果然”二字肯定了蒙山真是像蒙卦彖辞说的那样“山下出泉蒙”。

  蒙山见于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书经》和《诗经》,《书·禹贡》载“淮沂其乂,蒙羽其艺”,意思是说淮沂二水经过大禹的治理,蒙山和羽山地区已能种植作物了。但据考据家考证,《书经》内容多系后人伪托,《禹贡》一篇也是后人追述之作,成书时间不能肯定。《诗经·鲁颂·閟宫》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的诗句。据袁梅《诗经译注引言》,《诗》的创作年代基本在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閟宫》一诗是歌颂鲁僖公(公元前659年~前620xx年)政绩的,其创作时间当在公元前七世纪或者更晚一些。由此知道,蒙山之名见于《诗经》迄今至少已有2600多年了。

  东蒙一名,见于《论语·季氏》孔子和学生冉有的一段对话:“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论语·邢疏》:“蒙山在东,故曰东蒙”。蒙山在东的“东”字,当指鲁国国境的东部,鲁国境内只有一个蒙山,且颛臾城就在蒙山脚下,毫无疑义,孔子说的东蒙,就是《诗经》上说的“蒙”,在“蒙”字上加一“东”字,意在指明其方位,因此说“东蒙”不过是当时的俗称而已。

  至于“东山”的称呼。见诸《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载。孟子说的这个东山指的是哪个山呢?据《孟子·孙奭疏》载:“孟子言孔子登鲁国之东山而览者大,故小其鲁国,以鲁国莫大于东山也。”这里孙奭虽未明指“东山”即蒙山,但已圈定是鲁国之东山,非他国之东山,进而推之,鲁国东境有龟山和蒙山,但龟山高度面积与蒙山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联系孔子说的“东蒙”可以断定孟子说的“东山”,即今临沂市境内之蒙山,“东山”只是蒙山当时的俗称而已。这犹如过去的城门,都有一个雅名。可是人们在交谈中,往往不呼其名,而以“东门”、“西门”称之,听者不会误解。蒙山西麓的人们,还经常以“东山”代称蒙山,此种情况恐怕是古今相通的。杨伯峻《孟子译注》(1960年中华书局版)注释:“东出――当即蒙山,在今山东平邑县北。”这是很有见地的。平邑县境内有传为孔子登东山途中住过宿的“子宿村”,纪念孔子与老莱子门徒相迂的“迂圣桥”,以及龟蒙顶上“孔子小鲁处”、“圣憩石”等遗迹,可谓事出有据,不为无因。

  蒙山旧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之胜景。有名的山头就有1076座,他们的名号有的俗,有的雅;有的载入地方志书,有的仅流传于群众口碑。就其大者,俗分在东者称东蒙,中间者称云蒙,在西者称龟蒙。清《一统志》:“蒙山高峰数处,云蒙,龟蒙,东蒙,其实一山,未尝中断。”由此得知,俗分的“龟蒙”、“东蒙”等,只是蒙山山脉某一山峰的称呼。

上一篇:三潭印月的导游词 下一篇:珍珠泉导游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