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导游词 内容页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

2023-07-02导游词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精选6篇)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 篇1

  你们好!我是红领巾小导游田坤林,接下来我会带领你们参观武当山。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虽然我没游览过黄山,但武当山的景色肯定能比得上黄山。今天就由我带你们游览一番。

  武当山风景秀丽,危峰兀立,它有逍遥谷、太子坡、黄岩等十几个大景区组成。传说很久以前一条蛇和一个乌龟一起打斗,后来一颗飞星把蛇与乌龟和为一体,就形成了现在的武当山。从飞机上来观看武当山,正是一个乌龟上面伏着一条大蛇。

  我们已经到了第一个景区太子坡,你们随我下车来游览太子坡游赏一番。太子坡有一个大殿,十三掾柱屋、二十三座小殿。最奇特的是在太子坡的红墙壁上有传音功能。你们下山,再走几里地就到了逍遥谷。逍遥谷里有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林,树林中有很多小猴子,如果您喂给它食物,它便会去树上摘美味的果子给您,就会出现人兽同乐的真情场面。你们还可以去清澈见底的小溪观赏,洗一把脸休息一会儿再前进。

  再走上几里路就到黄岩山下了。黄岩石上有一块飞来石上有两个大手印。传说从前有一块石头飞到这山上,如果不撑一下石头,石头将会把这座山压塌,这时候武当山的道长来到这里双手发力才不让这石头压塌整座山,后来就留下了这掌印。在山上还有一种茶喝后只要不吃东西嘴里就一直保持很久甜味,喝矿泉水也是甜的,而且免费品尝,你们可以去品尝。

  今天的导游就到这里,请你们再来,你们再见。武当山真是风景到处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 篇2

  游客朋友们:

  南岩不仅是36岩中的佼佼者,而且也是武当山中集幽、奇、险于一身的圣景之一,常言道:南岩的景紫霄的杉,人到武当不想家。

  前面就是南天门了,南岩宫有两座天门。另外一座就是北天门,它们同建于永乐十年,造型与天柱峰二天门相同南岩岩中现存的主要殿阁就有龙虎殿、元君殿、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南岩宫、皇经堂、太子殿、八卦亭、大殿在民国初被毁,从现在的遗址上可以想象该殿当时有多么地壮观。另外还有试心石、梳妆台、飞升台等景点。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门叫做小天门,左边是二座龟碑亭,大家不感到很奇特吗?它是依山就势而布局的,进而显得神秘、紧凑、前呼后应。小天门北面的一片左建筑遗址,是南岩宫的道院,据明嘉靖《大岳太和山志》记载,南岩宫是在元代天乙真庆宫故址上扩建的,落成于明永乐十一年,共有殿堂640间,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可见当初的建筑规模是怎样的宏大。站在武当山顶峰俯瞰南岩宫,恰似印证了建在悬崖上的故宫的说法。

  进了小天门左边是一座龟碑亭,碑中内容是永乐皇帝为加强庙观管理下的一道圣旨。过去,在庙道人和朝山进香的信士们都要遵循圣旨中的道规,违者给予治罪。

  这是一棵三世同堂的古白果树,你们猜猜看它年龄有多大?它已是680岁了,它的存在不仅带着浓郁的道法自然,延年益寿的道教文化气息,同时也代表了历代劳动人民向往自由、幸福、和睦的美好愿望。

  老虎口亦称脚蹬岩,从外往里看是否象张老虎的口哇?从里看还能看出真武修练时一段惊人的故事。那岩上留下的五个深深的指印,是当年真武在此修炼时,忽遇瀑雨山崩,岩壁欲堕,是真武伸出右脚将岩石稳住,虽是这一脚的功夫,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处美景。岩的旁边一片摩岩,是一块记事石刻。

  维石岩文出《诗经》,形容山岩危峭,此时表彰修炼艰辛。

  龙虎殿登上九级石阶我们来到龙虎殿,殿的大门又叫金鸡凤凰门,相传真武在此修炼时,有金鸡凤凰为他叫早,亦有闻鸡起舞之说法;听老人说,朝山进香的信士们听到金鸡凤凰门的声音(即福音)回去就会得到福气。

  甘露井,甘露,甘者,甜也,“露”者,天降之水。《山海经》记,人之得道饮甘露,认为甘露为上天所降,它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饮之可成为仙人。相传真武在此面壁修道时,因避谷而饮此水,后道教吸收了这种思想,认为是修道成仙的捷径。水质清澈、优良、甘甜,泡茶饮之,甘汁爽口,信士们常携带一瓶或一壶给家人,用以治疗疾病,常饮可以强身健体。

  玄帝殿亦称元君殿,耸立于二级崇台之上,公元1926年毁于火灾。遗址留存着36个粗大的石作柱础,石雕须弥座上幸存的一组泥塑金身神像,中间为玄帝像,两边为金童、玉女,虽然历经灾难和风雨沧桑,但它依然保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

  沿着大殿后神道,左50米处是一座小山门,山门内岩壁上刻有“寿、福、康、宁”四个大字。高1.5米,宽1米,明嘉靖皇帝倡导治世玄岳时,有个小官吏夏言上书“分祀天地”,得到赏识后官升至礼部尚书,加封为上柱国。夏言亲书“天子万年”和“福康宁”,派亲信弟子王禺页来武当山南岩宫立碑刻字。祭祀完毕后,王禺页自作主张挥笔写了一个“寿”字。便留下了南岩宫“福寿康宁”摩岩景观。虽出自两人之书,但从字体上难以分辨。简单的四个字,确说出了人间一切美好地愿望。道教的真谛不仅在于修行,而且在于普度众生、教化育人,给人间以美好地祝愿。但愿大家都能为你们的家庭和自己接受这个祝福,来年可别记忘了到武当山来还愿喽!

  南岩宫因南朝向金顶而得名。“南岩”两这块碑刻大字遒劲有力,明永乐皇帝年间,驸马都尉沐昕书写,沐昕乃是平西王沐莫之子,永乐皇帝第五个女儿常守公主的驸马,沐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义子。沐昕文才武略,朱棣皇帝十分欣赏沐昕,作为亲近之臣派往武当山督建工程。他在全山题字之处不计其数。

  武当山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历代都有隐士和名人骚客来此留下墨迹。如唐吕洞宾、宋陈抟、米蒂、揭溪斯及浩然子、明洪翼圣、徐霞客、李时珍等,都为武当山历史发展默默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两仪殿为父母殿的别称。两仪,指天地或阴阳,由太极而生。《易经》中把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数术法来推论。在《易经》的卦辞中有阳为天,为乾、为父;阴为地,为坤,为母之说法。因殿内供奉真武父母,故称“两仪殿”。该殿面阔三间10003米,进深三间3.9米,通高7.29米。西次间为娘娘殿,奉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女神,《封神演义》故事中记述:三霄娘娘原是三仙岛上的三位仙姑,是大财神赵公明的三个妹妹。因赵公明助商抗周,后被昆仑道人射死;三姐妹手持法力无边的“金元混斗”为兄长报仇,那“金元混斗”是开天时自然长出的宝物,内藏天、地、人三才,虽然有天大本事,落入混元金斗,就会瞬间变成水。后因太上老君助周灭纣,周法术收走了三霄仙姑的法宝,战死后化为三道白光飞到“封神台”,姜子牙封她三姐妹为“感应随世仙姑”,主管生育保护神。凡信士求子者都要向她们顶礼膜拜。

  东次殿供奉的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教神话中有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法。道教认为:道本虚无,生一气而有形,所以又称“有”或“一”,也就是说,有了道才产生了宇宙,宇宙产生了元气,元气构成天地、阴阳、四时,由此而化生万物,《云笈七签》说:“道起自无先”,“生于妙一”,又化为三气,再化成三清境中的三尊。即一气化三清。元始,宇宙起源之意,将元始天尊神化为最高天神。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是道教崇奉的第二大神。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为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第三位神。

  龙头香亦称龙首石。青石作成,通体长2.9米,宽30厘米,横空挑出,下临深壑,龙头朝向金顶,龙头上放一小香炉,探身俯瞰毛骨悚然。龙身浮雕祥云,造型美观,线条流畅,是古代石雕艺术中极为珍贵的佳作。古时道教信徒为表达对神的虔诚,冒险步入龙背祈福上香,堕崖丧命,不计其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总督湖广部院蔡毓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碑以示。

  天乙真庆宫俗称南岩石殿。始建于1285年,建成于1312年,为石雕仿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11米,通高6.8米,进深6.6米,建筑面积74平方米。为单檐歇山式庑殿,屋面、梁架、斗拱,门窗均用巨石雕琢拼砌柳榫而成,刻工精细,技艺高超,是武当山最大的石殿。殿内供奉有真武帝君神像,神龛前四位尊神,道教称为四御。“御”是对帝王的敬称,四御就是四位天帝。道教称四御是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们分别是:昊天金阙玉皇大帝、中极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南极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帝祗。左右墙壁上镶嵌着500名众神,道教称“五百灵官”。相传,净乐国王太子入武当山修炼时,因国王思念太子,遣臣率500精兵到武当山寻访太子,而太子坚信不移,一心要修道成仙,群臣跪求太子回宫,言罢,众兵忽觉全身僵硬,身不能动,但只有嘴巴会说话,大家齐声说:愿从太子学道,再也不回宫了。于是众兵恢复了正常,太子得道升天成帝,五百众兵也修成正果,成为侍卫真武大帝的五百灵官。

  太子睡龙床亦称“君子万年堂”。木雕制成,雕刻精美,堪称艺术佳作。太子睡式造型,又是道教修炼时的养生三式睡法之一。传说太子入武当山修炼时,夜间总是忘不了凡间杂事,他的师傅紫元君送给他一根龙头拐杖,嘱咐他睡觉时放置身边,以安神静养。后来,太子得道成仙,那拐杖便成了龙床,由此,武当山的龙头拐杖也成了道教信徒们的信物了。

  皇经阁,是道教藏书之地。相传,宋代隐士陈抟,在此修炼时,博览群书,终于悟道有门,炼就了五龙睡法;此功法为道门奇功,避谷时或一月或者半载不食,入睡时专气致柔,呼吸如婴儿;生平记载,寿至300余年。此处墙壁上还留下了当年习练睡法时所书的“福寿”二字。字道清晰,字体草书,运笔自如,如行云流水,体现了陈抟老总修炼已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

  飞升岩沿着南岩西侧神道而下,有一座突起的山峰,耸立于青平涧之谷,悬崖万仞,直刺中天;峰顶清秀,景色绝佳。上建“梳妆台”、“飞升岩”。台前伸出一石,名叫“试心石”。相传太子入武当修道42年终于得道。在升天之前,身不由己来到梳妆台,这时,突然出现一位美女,见那美女身着蝉衣,百般娇柔地要为太子梳妆换衣(后此处故名“梳妆台”),太子拒绝不让梳妆,以为那美女是妖精变化,便抽出宝剑欲斩,那美女受辱含羞地跳岩自杀了。太子见此情景惊慌失措,后悔莫及,决心赔那美女一条性命。走到美女跳岩处伸出的那块石头上,(后人称为“试心石”),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此时已感身体犹如飘带,腾空而起,只见五龙将他捧拥升天,(后人称此岩叫“飞身岩”),功德圆满的太子便成了真武大帝。

  元代罗霆震《飞身岩》诗描述:“宝山绝顶有天宫,炉影层成小华嵩;四十二载梯级到,唱弯啸风彩云中”。讲完了这个故事,我要说的是,此故事告诉人们的便是“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的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啊,当然,在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我也衷心地祝愿大家步入云崖,事业有成。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 篇3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吉日、吉时、吉刻陪各位畅游我国道教名山——武当山,我是你门此行的导游员朱磊,首先,我借此机会恭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们现在乘车登上武当山,大约需要一小段时间的车程,一路上大家还可以感受到仙山道骨之神韵,领略秀丽的自然风光。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眼前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永乐皇帝封它为“紫霄福地”,那“云外清都”也见证着武当的历史。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山势雄伟,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这里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锦,夏天高山耸翠,秋天金桂飘香,冬天白雪皑皑,大家可以看到冬季的武当山尤如雪的仙境,像是一个冰雕玉琢的童话世界,大家不妨在冬日也到这里玩一玩,看一看。

  当然,这里不仅是道教的香火胜地,道教文化深入人心,另外,它还是武当拳的故乡。中国武林历来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许多人都是未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武当山从唐朝的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明代的永乐年间达到高峰,这里的建筑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皇家的建筑方式统一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之列,成为全世界的瑰宝。武当山的宫殿也是非常的多,像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紫霄殿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而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

  就像武当山的36岩可谓是一大奇观,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被称为36岩中最美的南岩,这座雄踞于南岩悬崖边的石殿是建于元朝,在石殿悬崖之边的这个小建筑是雕龙石梁,石梁悬空伸出了2.9米,宽只有30厘米,石梁上面雕有盘龙,在龙头顶端雕有一个香炉,这便是著名的“龙头香”,它横空跳出,下临深谷,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过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以示虔诚,可见,他们对道教的信仰之深,由于下临万丈深渊,安全起见,大家如果想许愿的话也可到别的地方,因为心诚则灵嘛。

  各位游客们,大家现在看到的金光闪闪的雕像就是石殿中的,它们也都见证着石殿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非常有道文化的气息。我们总的是顺着一条由下往上的路线行进的,回首南岩,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我们现在登上了海拔为1612米的天柱峰,它素称“一柱擎天”:若您站在天柱峰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而在天柱峰之颠屹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那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金殿,它是武当山又一著名宫殿,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钢铸金鎏大殿,修建于永乐十四年,整个金殿没用一根钉子,全是铸好各个部件后运上山搭建而成的,铆和的非常的严密,看起来浑然一体,大家还可以进入殿内去祈祷求福,以保健康哦。

  巍巍武当山,绵延八百里。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观赏了奇峰高耸,终年云雾缭绕的“仙山群阁”——武当山后,是否对她那群山延绵的磅礴气势和仙骨幽幽的道教文化颇感兴趣呢?希望小朱今天的讲解能让大家对武当山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最后,祝大家幸福吉祥,合家欢乐!

  欢迎大家来到这风景优美的武当山。武当山是世界遗产,1994年12月被入为世界遗产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也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千米,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景,主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台、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等,构成一幅瑰丽无比的丹青画卷。

  武当山有许多的宫殿,有紫霄殿复真观太和殿金殿还有许多的宫殿。是当年张三丰在这里的掌门人,是唐代的时候建的。当武当山建起的时候,唐代被元朝消灭。现在虽然许多宫观已成瓦砾,然而现存的建筑仍透着宏伟和精美,而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如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奇特的杰作;九曲黄河墙可传递声音,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分明听到钟声袅袅;山巅那座铜铸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艺珍品,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其中之一为“雷火炼殿”: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天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凡此种种使人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

  武当山真是风景到处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 篇4

  游客朋友们:

  南岩宫的总体布局是九宫中最灵活的,既严谨,又极富变化。人们带着一种“只见天门在碧霄”的幻觉,仰登天门。入南天门后,忽随山势转折急下至小天门,两座大碑亭虽耸立眼前,却完全突破了对称格局。再转崇福岩,才到宫门——龙虎殿前。进门以后,眼界略显开阔,饰栏崇台,层层叠砌。登上崇台,穿过大殿遗址,方才见到南岩石殿及相关建筑(王光德主编《仙山武当》“紫霄岩”)。 [编辑本段]

  景点集萃  南岩石殿,额书“天乙真庆宫”。坐北面南,建于悬崖之上。为石雕仿木构建筑,其梁柱、檐椽、斗拱、门窗、瓦面、匾额等,均用青石雕琢,榫卯拼装。面阔3间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殿体坚固壮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故难度很大。因此,可以说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两仪殿,位于石殿右侧,坐北朝南,面临大壑。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为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面阔3间10.03米,进深3.9米,通高7.29米,殿前为著名的龙首石,俗称“龙头香”。龙首石悬挑于绝壁外,前临万丈深渊。

  南岩宫整体布局是人工与自然巧妙融合的杰作。古代画家笔下的“仙山琼阁”、“丹台晓晴”等意境,在南岩得到了真实的体现。1996年,南岩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岩宫属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的南岩上。南岩之上林木森翠,山色秀美,其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景最美的一岩。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

  从紫霄宫行驶2.5公里至终点站乌鸦岭,经南天门,即达南岩胜境。南岩峰岭奇峭,林木苍翠,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36岩中最美的一处。唐宋以来就有道人在此修炼。元代在此建有道观,明永乐十一年(1420xx年)在此营建殿宇640余间,清末被毁。现仅存元代建的石殿、明代建的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及元君殿、南熏殿、圆光殿等遗迹。从南天门入小天门,穿过碑亭,便是俗称脚蹬老虎岩的崇福岩。远眺是圆光殿、南熏亭、近观有18道棋坪及太上观、五师殿、方丈室、斋堂等遗迹。龙虎殿是南岩著名的一景。出龙虎殿即是大院落,院中有一口六角饰石栏的水井。井水清香洌甜,犹如甘露,故名甘露井,是武当最好的泉水之一。从院落登上层层丹墀饰栏崇岩,是元君殿即大圣南岩宫遗址。南岩周围还有滴水岩、仙侣岩、黑虎岩、红军洞、雷神洞、龙潭等,都是下临绝涧、峭壁千仞的景致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南岩宫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等建筑物。南岩宫的总体布局是九宫中最灵活的,既严谨,又极富变化。人们带着一种“只见天门在碧霄”的幻觉,仰登天门。入南天门后,忽随山势转折急下至小天门,两座大碑亭虽耸立眼前,却完全突破了对称格局。再转崇福岩,才到宫门——龙虎殿前。进门以后,眼界略显开阔,饰栏崇台,层层叠砌。登上崇台,穿过大殿遗址,方才见到南岩石殿及相关建筑。南岩石殿,额书“天乙真庆宫”。坐北面南,建于悬崖之上。为石雕仿木构建筑,其梁柱、檐椽、斗拱、门窗、瓦面、匾额等,均用青石雕琢,榫卯拼装。面阔3间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殿体坚固壮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故难度很大。因此,可以说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两仪殿位于石殿右侧,坐北朝南,面临大壑。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 篇5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

  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20xx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20xx年)扩建。南岩宫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等建筑物。

  南岩宫的总体布局是九宫中最灵活的,既严谨,又极富变化。人们带着一种“只见天门在碧霄”的幻觉,仰登天门。入南天门后,忽随山势转折急下至小天门,两座大碑亭虽耸立眼前,却完全突破了对称格局。再转崇福岩,才到宫门——龙虎殿前。进门以后,眼界略显开阔,饰栏崇台,层层叠砌。登上崇台,穿过大殿遗址,方才见到南岩石殿及相关建筑。

  南岩石殿,额书“天乙真庆宫”。坐北面南,建于悬崖之上。为石雕仿木构建筑,其梁柱、檐椽、斗拱、门窗、瓦面、匾额等,均用青石雕琢,榫卯拼装。面阔3间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殿体坚固壮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故难度很大。因此,可以说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两仪殿位于石殿右侧,坐北朝南,面临大壑。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为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面阔3间10.03米,进深3.9米,通高7.29米,殿前为著名的龙首石,俗称“龙头香”,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南岩宫整体布局是人工与自然巧妙融合的杰作。古代画家笔下的“仙山琼阁”、“丹台晓晴”等意境,在南岩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武当山南岩导游词 篇6

  龙头香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且合并在一起的两条龙,造型浑然。两条龙仰视吞噬着一团火球,跃跃欲飞,让人叹为观止。它建在南岩两仪殿外的绝崖旁,悬空伸出,长2.9米,宽约0.3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一香炉,下临陡峭的绝壁。这种建在悬崖上的石构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传说这两条龙是真武大帝的御骑,真武大帝经常骑着它们到处巡视。

  正因为龙头香的神秘和其地位,从前,许多信士香客为表虔诚,每次来朝武当,都要冒险烧“龙头香”。由于下临万丈深渊,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坠崖殉命,粉身碎骨。龙头香自打明朝建成以来,从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计其数,以致到清康熙年间不得不设栏加锁,明令禁止烧龙头香。 川湖部院总督立碑告诫。碑文说,神是仁慈的,心诚则灵,不一定非要登到悬崖绝壁上烧香才算是对神的崇敬;所以不要复蹈前辙,毁掉宝贵的生命。

  如今人们在此依栏俯视,仍倍感奇险。游客来南岩游览,一般都要观看此险。

上一篇:青岛天后宫导游词范文 下一篇:秦皇岛英文导游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