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导游词 内容页

滕王阁导游词

2023-11-08导游词

滕王阁导游词十篇

滕王阁导游词 篇1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江西最著名的历史景点滕王阁,滕王阁呢是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并称为为“江南三大名楼”的宏伟建筑。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来领略这西江第一楼。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为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因为滕王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他调任江南洪州,又建筑了一豪阁,也依旧把这个建筑叫做“滕王阁”,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江西滕王阁。 我们所能一眼看到的滕王阁是三层楼,而实际上滕王阁是九层。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它是仿宋建筑风格,采用“明三暗七”的建筑风格。所谓“明三暗七”,就是从外面看只有三层带回廊建筑,其实里面一共有七层,再加上两层地下室一共九层。真真是古代之豪阁。今之的滕王阁之所以是仿宋建筑是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重阳节胜利落成,这不仅仅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滕王阁是南昌的骄傲,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征,乃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瑰宝。

  现在我们来到了大门口,滕王阁青瓦红柱,飞檐走壁,雄伟壮观。两旁怒吼的雄狮,昂首甩尾,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名楼的气派。踏过石阶,我们来到了一楼的大门口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 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 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泽东同志生前手笔。而此佳句则是出自唐代著名初唐诗人王勃,他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能够流芳百世的原因之一。迈步进入一楼,一楼呢是整个滕王阁的第三层,也就是序厅。在这里陈列着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腾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以浮雕的形式记录着滕王阁的由来。

  再到第二层,这里是一个暗层,此层陈设的主题是“人杰”,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 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末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

  现在我们到达的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东厅两侧陈列有“銮驾”礼器,面北耳厅陈列以“物华天宝”著称的江西工艺展品,北耳厅为一茶座,是阁中品茗、小憩之地。中厅屏壁有2.8米× 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在公元1599年, 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排演了《牡丹亭》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的先河。滕王阁从此由歌舞戏台转变为戏曲舞台。 再来到第四层,第四层与第二层建筑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个暗层。此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

  登上五楼,我们可以看到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而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用以纪念滕王李元婴。五楼也是最高的明层,登高揽胜的最佳处,在这里可以去到走廊体会一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最后登上第六层,也就是实际上的第九层,我们看到的西厅称为“仿古展演厅”,是一座小型戏台,戏台上陈列有极为珍贵的古乐器复制件,深寓歌舞兴阁之意。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同时这一层也有歌舞表演,在此大家可以观看大型文艺演出。

  好了,各位团友,至此我的解说也就完毕了,大家可以抓紧时间参观自己感兴趣的景点,一个小时后我们将在一楼出口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希望大家在滕王阁能有个美好的回忆。

滕王阁导游词 篇2

  西厅称为“仿古展演厅”,是一座小型戏台,戏台上陈列有极为珍贵的古乐器复制件,深寓歌舞兴阁之意。其中有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仿制件。编钟为24件,可进行演奏,曾获得1985年的“百花奖”。编磬为32件,其厚薄不同,敲击时发音各异。此外,还有土乐“埙”、竹乐“排箫”,革乐“建鼓”、“双凤虎座鼓”,匏乐及丝乐“瑟”、殷代“虎纹磬”、“铙”等塑件,还有隋唐时代的乐俑。这些仿古乐器既是陈列品,又可利用它们进行小型的乐舞演奏。20___年后,文娱队移至北园(俯畅园)进行文艺演出。

  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破叛将刘武周,军中遂有《奏王破阵乐舞》之曲流传,歌颂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后,亲制《破阵乐舞》,其舞形及音乐“发扬蹈厉,声韵慷慨。”壁画中舞蹈者披甲执戟,作战武士打扮,具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和粗犷雄伟气势。《破阵乐舞》的队列当中,有两组舞蹈的表演者。右边,两名胡人表演以跳跃动作为主的《胡腾舞》,这种舞蹈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石国,也就是唐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舞蹈者头戴珠帽,穿长衫,腰系宽带,足登软靴(多为黑色),有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毯,红汗交流珠帽偏”。左边,两名舞者执剑跳起,表演的是《剑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艺人公孙大娘善舞剑器,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描绘道:“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画面中后部,舞者身披狮皮表演《五方狮子舞》。五名舞者装扮成五头不同颜色的狮子,各立一方,表演狮子“俯、仰、驯、狎”等各种情态,有二人扮成“昆仑像”,就是戏狮的人,牵着绳,拿着拂尘彩球逗弄狮子,场面雄伟壮观,与前面的《破阵乐舞》队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画面后部是乐台上下的伴奏乐伎。

滕王阁导游词 篇3

  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

  据史书记载,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都督,次年又在洪州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历史上滕王阁有三处分别位于山东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阆中(时间先后顺序)。

滕王阁导游词 篇4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其内,虽是一个暗层,但设计者将中厅南北角重檐间的墙体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大厅中央,有汉白王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对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24组斗拱由大到小,由下至上,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取意1年12个月,24个节气。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彩绘采用五彩装,沥粉贴金,金碧辉煌。最顶端的彩绘,则是参照西安钟楼的彩绘式样精心绘制而成。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国古建中是不多见的,能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又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这也正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之处。藻并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随气流变化,宫灯不停地微微转动。

滕王阁导游词 篇5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对江南三大名楼一定是耳熟能详,可能大家都记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分别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可谓是千古流传,脍炙人口人。今天我们就去游览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南昌滕王阁。亲身体验一下王勃笔下的境界。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南昌市的榕门路口。一度仿古式的大牌楼巍然屹立它东面的匾额上书“滕阁秋风”。为什么要在这里建一个牌楼?它对滕王阁景区有什么作用呢?

  “滕阁秋风”牌楼是通向滕王阁景区的第一道门,也是景区中轴线上的第一道景观。它耸立在景区东面,是座高大的二柱、彩绘、仿宋式大牌楼,高12米、跨度15米,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正面朝东“滕阁秋风”横匾为宋苏东坡墨迹,背面为文徽明手书的“胜友如云”。牌楼往西大约50米处是南北向展开的仿占街,牌楼的竖向构图与仿古街水平舒展的横向构图形成对比,同时又跟远处高耸入云的主阁遥相呼应。当我们步入景区,主阁的天际轮廓线映人眼帘,这时牌楼起到了很好的框景作用,再加上仿古街对游客观阁视线有屏蔽效果,避免了景区主要景观一览无余,营造出了一种“红杏出墙来”的意味。

  各位请看,这就是景区的东门,它是一幢五间歇山顶的建筑,墨绿色琉璃瓦盖顶,当中一间是进入口,设内外两道门扇。外门正对东面大牌楼,门首正中悬挂“雄州雾列”匾额;内门面向园区,门首正中为“地接衡庐”横匾。园门是游客进入园区的主要人口。作为景区中轴线上的第二道门,它既起分隔景区内外空间的作用,又是内外空间的过渡区域。

  请各位随我由此进入园区,大家是否有眼前突然一亮的感觉呢?我们终于看到了主阁的雄姿。阁前广场的设计也独具匠心,它的宽阔衬托出了主阁的高耸,上出重霄的气势得到充分展现。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连接着南端的南门人口和北端的俯畅园。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但唯独滕王阁称为“阁”,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楼是重屋,即二层以上的房屋。阁是传统楼房的一种,原是架空的楼,由干栏建筑,即树干为栏的木阁楼,演变而来。其实楼与阁在建筑形制上难以明确区分。人们常将“楼阁”二字连用。一般阁都带有平座,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恐怕最明显的区别是它们使用功能的不同,楼的用途是厂“泛的,而阁仅限用于游憩远眺、藏书、供佛等方面。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佛阁,宁波的天一阁是藏书阁。滕王阁背城临江,雄踞高冈,建筑风格具有较明显的阁的特点。而且当初建造它,就是出于娱乐目的,为一歌舞场所,因此它的功能是游憩远眺,属阁的范畴,故称其为“阁”是名副其实的。黄鹤楼、岳阳楼都是出于军事的需要而建造的,所以它们都称为“楼”。

  我们眼前这座阁是第29次重建的新阁。各位可能会同,滕王阁的重建次数居然有29次之多,这在建筑史上恐怕也不多见,这个问题又该如何理解呢?

  滕王阁的扬名,的确与王勃的杰作《滕王阁序》大有关系,正所谓“文以阁名,阁以文传”。但一处景观之所以名垂千古,其原因绝不仅仅于此。全国与著名的诗歌和文章相联系的建筑还有很多,有的已杳无踪影,而滕王阁却屡毁屡建,前后达29次之多,仅清代顺治以后的1O代帝王就重建了13次,平均20多年就重建1次。之所以如此,其重要原因是继王勃之后,历代的宿儒学者、名工巨卿在滕王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使这座吴头楚尾的西江名楼成为江南的重要人文中心之一。历代名士在滕王阁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珍品,如韩愈、自居易、杜牧、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朱熹、文天祥、辛弃疾等,或以文章纪事,或以诗词抒怀,诗词佳篇卷帙浩繁,仅《四库全书》所收就达三部四十余卷;虽然五代水墨画家李升的《滕王阁宴会图》已湮没失传,但北宋郭忠恕的《王勃对客挥毫图》和明代唐寅的《落霞孤鹜图》已成为保留至今的稀世珍品。历代名家的诗词楹联、书画碑拓,经过一代代文人的收集整理出版,形成了瑰丽多姿的滕王阁文化体系。滕王阁还是历代歌舞戏剧的重要演出场所,建成后几乎所有的洪州都督、知府,每逢接官、送别、聚会、庆典,都要在此举行规模不等的歌舞音乐演出会。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也曾在这里组织演出其不朽作品《牡丹亭》,开了滕王阁上演大型剧目的先河。

  滕王阁也不愧是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兼收并蓄,雅俗共赏,这样的景点在国人的心目中已深深扎根,所以它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现在我们看到的新阁是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落成并对外开放的。它坐落在城区之西的沿江大道中段,叠山路口,赣江与抚河故道会合之处。唐代阁址就在其东面约100米的地方,清代阁址则位于其南端约300米处。高阁面城临江,西南水天相接处,南昌大桥依稀可见,西北与八一大桥遥遥相望,所以新阁的位置既与故地一脉相承,又考虑现代取景的需要,尽可能的体现了《滕王阁序》中的意境。

  这是一座仿宋建筑,宋代建筑是对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时间相对较近,且宋代的楼阁建筑可称为古代建筑造型之最。宋大观二年(1108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的规模更大,在主阁的南北面增建了“压江”、“挹翠”二亭,形成了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形貌华丽,气势宏伟。1942年,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这就是第29次重建设计的主要依据。另外,还参照了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

  此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二级台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的形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的建筑,而在内部计算共有七层,包括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和顶部的设备层。如果加上二级台座,滕王阁整体共九层,寓意“九重天”。“明三暗七”是新阁结构的明显特点。

  新阁的瓦件全部是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高达3.5米,为仿宋特制;勾头、滴水均为特制瓦当,勾头构成“滕阁秋风"四个篆字,而滴水形成“落霞”与“孤鹜”图案。

  从南北石阶可登临一级高台,在此可见南北两翼的碧瓦长廊。长廊南北两端分别为四角重檐的压江亭和挹翠亭。从正面观看,南北两亭和主阁组成的建筑群,正形成“山”字;如从空中俯瞰,建筑群犹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型鲲鹏。这种立面和平面布局,是新建滕王阁的一大特色。

  二级台座高为12米,共89级,寓意新阁于1989年落成。高台与须弥石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水中,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我们现在正位于园区内主阁东面的宽阔广场上。西面是花岗石铺成的临江广场;南面平缓的小山坡上遍植花卉树木,其中有一片四季常青的竹林和一个八月飘香的桂园;北面是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的俯畅园,“俯畅”出自《滕王阁序》中的“遥吟俯畅”句。整个景区体现了皇家园林与自然山水式园林相结合的特点。之所以说它是皇家园林,是因为历史上的滕王阁为登临抒怀之处,接诏拜官之所,属官建、官管、官用的歌舞宴集之地。

  关于滕王阁的历史背景和总体情况就简单讲这些,下面请各位登石阶进阁内参观。抬头仰望,可见一层檐下的一块九龙匾,上书“瑰伟绝特”四字。这四个字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他对滕王阁的赞美可谓到了极致。现在我们来到高阁的正门处,这部分建筑称为“抱厦”,亦称“龟头屋”,由两个歇山顶作“丁”字形相交的形式,其突出部分称为“抱厦”。抱厦原本不是门,但在中国古建筑当中,常会在抱厦处设入口,因此亦可作为一种门的形式,这个抱厦与进入主阁的大门融为一体。抱厦东端正中檐下横挂“瑰伟绝特”匾额,左右立柱上悬挂不锈钢巨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毛泽东1964年为儿媳邵华亲笔所书。在此,门连同主阁一起,成为了景区中轴线的端点、视线的落点、视觉的焦点,这道门是通往文化艺术殿堂的大门。

  各位游客,这便是主阁一层的前厅,正面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件作品是根据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创作的。请看,画面描绘狂浪掀天,小船破浪向前的情景,年少桀骜的王勃昂首立于船头,他那自信、自负的神态跃然于浮雕之上。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西南)人,是唐初著名诗人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自幼聪明过人,因恃才傲物,仕途不顺,且不幸的是英年早逝。

  各位游客,接下来让我们依次参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

  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此层的陈设以“人杰”为主题。请看这正厅的墙壁上,有一幅大型丙烯壁画,称为《人杰图》,上面画出了自先秦至明末,江西各领风骚的名人,有的大家可能都颇为熟悉,如徐稚、王安石、汤显祖、朱耷等。这幅壁画的独特之处是,这些人物时代、地位、年龄、性格、服饰等都不一样,但却统一在同一画面之中,而且如此协调、生动,仿佛是群星大家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很强的感染力。

  三层,与一层类似,为一个明层,有圆廊四绕,可凭栏远眺。这一层着力表现了当年重阳盛会的场景,请看西大厅,称为“古宴厅”,西边梁枋上悬挂着“高朋满座”的金匾,东墙上有青铜浮雕《唐伎乐图》。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幅乐图。画面主角是三位唐代舞伎,她们在表演《霓裳羽衣舞》。舞伎周围配有马术、摔跤、斗牛、横吹等民间游艺景象,上方有星象图,左右侧塑有操持各种乐器奏乐的艺人。画面古朴,体现了唐代盛世升平的景象。厅内还摆放着古雅的红木家具、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复制品以及两根磨漆大花瓶。

  请各位参观这一层的中厅,这里也有一幅大型丙烯壁画,名为“临川梦”。它取材于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故事。汤显祖在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完成这个剧本的创作,然后他在滕王阁首次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剧的先河。

  四层,也是一个暗层,这里的主题是“地灵”。正厅的墙壁上是一幅大型壁画《地灵图》,与二层的《人杰图》相对应。请看,画中把江西名山大川的精华作了简练、形象的描绘,是一幅大好河山的壮美画卷。

  五层,是全阁最高的一个明层。我们先参观大厅,然后再到回廊上远眺。这是中厅,请看正中屏壁上,镶嵌着《滕王阁序》碑,全文系苏东坡手写的小行书,通过复印放大,由工匠在黄铜板上精心镌刻而成。“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阅读此文,我认为要消除两个误解,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是那次滕王阁聚会虽在九月,却并非重阳,文中明育“十旬休假”,故当在九月十日、二十日、三十日旬休之日,且全文无一处涉及节事。二是这篇文章为“饯别序”,而非重阳“宴聚序”。现存王勃文集中的此篇题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这已非常清楚了。既然是饯别序,那么被饯者是谁呢?这在文中有迹可寻。宴会的主人当然是洪州都督阎公,陪客的是孟学士和王将军,一文一武;被饯别的是那位路经洪州,前往新州(今广东新兴)赴刺史任的宇文大人;从身份和文中描写来看,作者本人也可算作一位次要的客人。明确了这次宴会的主、客情况,特别是重视主要客人宇文新州的存在,才能对全文脉理和主旨有正确的理解。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是全文意思转折的关节点,而两位被饯送者则是体现本篇主题的中心人物。作为饯别,文章不可避免地带着应酬色彩。首先是对主人阎公及其文武陪客盂学士、王将军等人,作者备致颂美仰望之忱。其次是对洪州地势和高阁景观以及胜饯的赞扬夸说,也是对主人的另一形式地势和高阁景观以及胜饯的赞扬夸说,也是对主人的另一形式的称颂。上述就是前半幅所写的“兴”。从“望长安日下”以下的后半幅,则主要写“失路之人”、“他乡之客”宇文新州和作者之“悲”。以“勃三尺微命”为转折,此前的悲和自勉兼指二人,且以宇文新州为主,文中有“老当益壮”、“桑榆非晚”之语,似更切合宇文新州,而下面才单指作者自身了。仕途多舛的共同遭遇,客中送客的特殊感受,使王勃在寄情抒怀时显得更为投入,尽情地发泄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悲慨,表达了济世的渴望和志节自守的坚贞。失落、追求、怨恨、勉励,各种矛盾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这篇美妙的骈文超越了应景酬世的目的,而成为表现主体情性、寓意极深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再到这层的西厅看看。请看这幅《百蝶百花图》磨漆画,给人以富贵高雅、清新悦目之感。为什么在这里悬挂一幅蝶画呢?这其中含有纪念滕王阁首创人李元婴的意思。这位王爷颇具才华,他爱蝶,爱画蝶,而且自成一派,画界称其为“滕派碟画”。他的蝶画非常珍贵,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的说法。这幅蝶画制作考究,工艺精湛。它以三合板为底,贴金箔为底色,用细铜丝勾勒蝴蝶的线条,将贝壳碾成粉末,敷成翅膀,花瓣儿用蛋壳拼成。

  五层是在滕王阁上观赏南昌城全景的最佳楼层,现在我们就去到回廊。

  各位感觉如何呢?在这里漫步,眺望四周,但见江水苍茫,西山叠翠,高楼如林,大桥如虹,公路如织,人车如流,自然的美和现代城市的繁荣景象交织在一起,与当年王勃的感受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要想找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觉,恐怕只能把思绪推向一千多年前。假如没有这么多高大建筑,假如这里基本上是蛮荒之地,只有这座高阁鹤立鸡群,假如……在这一系列的“假如”之后,各位的思想可能就会与那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产生共鸣。

  六层,是处于重檐大屋顶间的暗层。这一层作为游览层,是最高的了,所以大厅题匾“九重天”。它的东面和西面的重檐之间,各悬一块“滕王阁”金匾,字是苏东坡手书,匾宽2米、长5米。虽是一个暗层,但中厅南北角重檐间不是墙体,面是做成花格窗,因而采光很好。这一层的西厅布置了一座小型戏台,为“仿古展演厅”;厅的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厅的中央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上方正对圆拱形藻井。此藻井在全国古建筑中不多见,其结构颇有一番讲究。它蕴涵天圆地方之意,24组斗拱由大到小,由下至上共12层,螺旋排列,取意1年12个月,24个节气。斗拱采用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彩绘彩装,沥粉贴金,金碧辉煌。最顶端的彩绘参照了西安钟楼的彩绘式样。由于斗拱呈螺旋形盘绕而上,所以藻井给人以动感,凝神仰望,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使人有种时空无限的感觉。

  各位游客,滕王阁的文化积淀真是太深厚了,今天的参观和讲解,大家可能意犹未尽,希望有机会再为大家导游,对这座名楼作进一步的探讨和了解。

滕王阁导游词 篇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我很早以前就会背诵的千古佳句,今年暑假,我回了一趟老家南昌,终于有机会登上了著名的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一千多年来屡毁屡建,至今已达二十八次之多,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滕王阁的建筑特色与众不同,有着“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之气势,所以名扬四海、众所皆知,引得历代不少名士到这里来游览、吟诗作对。王勃一篇《滕王阁序》便冲破云霄、一鸣惊人,博得十几代人的青睐,被认为是难得一见的千古佳作。文学家韩愈撰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其有“江西第一楼”之誉,因其高度和面积都胜于其它阁楼,所以被列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现代的滕王阁连地下室一共分为九层,各层都有十几个檐角向上翘着,仿佛是展翅欲飞的孤鹜,举目仰望雄伟壮观。步入阁楼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第一层的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代至明代江西名人共80位。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壁,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用笔墨展现滕王阁历史的最佳处,苏东坡手书王勃作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就在其中。登上顶层,感觉到江水从楼底穿流而过,虽然没有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但整个南昌市的一派大好风光却尽收眼底:笔直、雄壮的八一大桥,宽阔、秀美的秋水广场,还有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气息的洪谷滩开发区……,这就是我那人杰地灵的故乡!

  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啊,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你将见证古城南昌的腾飞,我愿你永远美丽!

滕王阁导游词 篇7

  江西南昌滕王阁,见证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风雨

  古今名楼高阁众多,江南历来为富庶之地,于此有三大明楼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是名震宇内的古今建筑典范之作。

  江西南昌滕王阁因一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在一千三百多年五个王朝的历史变迁中被不同时代的人所铭记,经过29次之多的修缮和重建,这座楼已然不是一座楼而是一座历史长卷,记录下每一个时代变迁,无数的名人墨客来到此处都留下了自己对这座高阁的钟爱之情。

  踩上台座,立即就能见到门前题写的《滕王阁序》中那两个经典名句,笔迹挥洒自如,飘逸潇洒,乃是伟大领袖的亲笔。

  相信有不少来到这里观览的人大多都是听了《滕王阁序》的介绍而心生向往,在滕王阁的第一层,用汉白玉的浮雕,将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场景进行了生动的还原,浮雕的创作并没有可以的去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将历史与浪漫的故事相结合创造出一段令人神往充满无限想象的新故事,这是浮雕的特点,不过在游览之前最好能够对这段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有助于去更好的自我解读浮雕。

  滕王阁之所以叫滕王阁,自然是跟滕王有着很大的关系,李世民弟弟李元婴乃为滕王主政南昌时建了滕王阁,在第一层的背面,用塑像还原了李元婴办宴会时歌舞升平的场景,虽为想象但也颇有意味,李元婴才华甚高,但是生活作风始终被诟病,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是很好。

  滕王阁第二层的《人杰图》壁画堪称江西人文巨制,其上有江西八十多位历史名人,将整个江西两千多年的人文囊括其中,可谓壮观之极,与第四层的《地灵图》的江西七山一水之景相呼应,展现人杰地灵的江西风貌。

  第三层,著名的戏曲《牡丹亭》的第一次排演就是在这里,中庭屏壁上的壁画《临川梦》就是取自《牡丹亭》,汤显祖将《牡丹亭》在此排演,既开创了滕王阁里表演戏曲的先河,也改变了滕王阁一直以歌舞表演为主的传统,从此,戏曲表演开始取代歌舞表演。

  第五层和第六层属于登高观景的高层,可以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滕王阁景色,第六层中还有小戏台和众多仿古乐器以及极具风情的唐代歌舞表演,让整个滕王阁跨越千年的文化得以更加活跃。第七层是滕王阁的最高层,并不对外开放。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滕王阁是在民国军阀的炮火将其毁坏之后又重建而起的滕王阁,能够重建的最大功臣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梁思成先生是重建工作的总工程师,重建的图纸就是出自先生之手,梁思成先生对我国古建筑的修缮、重建和保存有着极大的贡献,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滕王阁在先生手中重建而起,让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能够有所见证。

滕王阁导游词 篇8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沿江路,一共有九层,它高五十七米,是古代最高的建筑;它非常的雄伟、壮观。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古代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诗句。

  滕王阁的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就建好了,直到现在一共修建过二十九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滕王阁是1962年修建成的。

  滕王阁的表面颜色是红墙绿瓦,还有黄色、蓝色、白色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云朵似的,造型非常漂亮,线条非常柔和。走进滕王阁,你会看见许多又粗又圆的红柱子顶着滕王阁,这些红柱子真像一根根红蜡烛。滕王阁里还有许多雕刻的工艺品,随处可见,这些工艺品非常精致,完美无暇。

  滕王阁的左边还有一个专门拍照的地方,这儿拍的可不是普通的照,拍的是古代宫里的人,我就拍过一张格格的照片呢!

  滕王阁周围绿树环绕,鲜花朵朵,争奇斗艳;高大的绿树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挺立在这儿。

  看到美丽的滕王阁,我仿佛就是一位为滕王阁题词的诗人,为滕王阁作诗。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滕王阁周围成了等的海洋,光的世界;而滕王阁呢,则成了一座五彩缤纷、异彩夺目的名楼。

  作为一名南昌人,我为自己的城市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滕王阁导游词 篇9

  滕王阁

  位于沿江北路,叠山路口南,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膝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所创建。后因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滕王阁在历史上曾迭废迭兴达29次之多。现在重建的滕王阁主阁系1989年10月8日竣工落成。

  共九层,台高12米,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背城临江,滨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

  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书画满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纵览现代城市的丰采。

  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滕王阁始建于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重修后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

  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 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1300多年来,滕五阁历经兴废28次,最后在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精心布置的艺术殿堂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 正门的巨联。暮秋之后,鄱阳

  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周边景观

  新阁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 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穿过牌楼,来到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 ,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 大门朝西的门楣之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进入园区,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

  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

  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

  滕王阁主阁

  抱厦

  主体介绍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

  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 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这种绝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 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主阁概况

  新阁的色彩,绚烂而华丽。其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外斗拱用“ 解绿结华装”,突出大红基调,拱眼壁也按此色调绘制,底色用奶黄色。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天花板每层图案各异,支条深绿色,大红井口线,十字口栀子花。椽子、望板均为大红色,柱子油朱红色,门窗为红木家具色。室外平坐栏杆油古铜色。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 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 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泽东同志生前手笔。x1989年和1995年两度登阁时,曾在这里久久驻足观赏,并与导游员一同吟诵王勃《滕王阁序》文。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以传统雕塑手法,并通过朦胧灯光的处理,把观众带入幽远迷人的意境中。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1比25的比例制作。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 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这是一幅由江西历史上众多名杰组成的辉煌长卷,展示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 正厅两侧,设有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进入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 与《人杰图》浑然一体。

滕王阁导游词 篇10

  欢迎大家来到滕王阁风景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北路,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唐代永徽四年,滕王李元婴在当时的洪洲(今南昌)为官期间建造的,故称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传名千古。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重建成于1989年重阳节的第29代滕王阁,!

  现在我们来到了大门口,大家看,滕王阁青瓦红柱,飞檐走壁,雄伟壮观。两旁怒吼的雄狮,昂首甩尾,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名楼的气派。

  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一楼的门口,大家现在看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主席的亲笔手书,在重建滕王阁的时候送给我们江西!

  我们进入一楼, 现在我们到的

  位置就是这个建筑的第三层,也是我们滕王阁的序厅! 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它主要介绍我们滕王阁的来由!

  大家跟我上2楼,现在我们来到就是第4层“人杰厅”!这里主要描绘的是江西从先秦以来的历代名人!共有80位!虽然他们的时代,服饰,地位,年纪,职业,性格和人品不同,但和谐的统一在同一画面!

  我们到的3楼是明层.是第五层!在中厅有壁画<临川梦>,在公元1599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排演了<牡丹亭>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的先河!滕王阁从此由一个歌舞戏台变成戏曲舞台

  4楼是地灵亭,我们到的第6层!主要是我们江西的闻名的7山1水!7山一水从左至右分别是江西大庾岭梅关,龟峰,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中厅,

  大家看到的《滕王阁序》,就是这篇诗文使滕王阁名扬千古。大家到西厅去看看,墙上的《百蝶百花图》是为了纪念喜好艺术的李元婴!这是一幅磨漆画。5楼,还是登高览胜的最佳处。大家和我一起到走廊去欣赏美景。在这里大家可以体会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我们现在上六楼,也是我们到的最高层,这里有歌舞表演,大家现在可以观看大型的文艺演出。

  我的介绍完毕,请大家一边欣赏节目一边休息。谢谢大家。

上一篇:白马寺导游词 下一篇:昭陵导游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