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导游词 内容页

武夷山导游词集合(模版3篇)

2024-08-17导游词

武夷山导游词集合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的武夷山。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明,那下面小明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武夷山市。

  它位于福建省的北部,面积2802.8平方公里,人口22万。是我国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武夷山茶久负盛名,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就是我们参观的对象。相信各位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到传说中的茶王。究竟是什么样的?那就随小×的脚步一同去拜偈这位茶王。

  各位团友请看我们眼前的这条小溪,它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条山涧,全长约7.5公里,因为从章堂岩流出,所以章堂涧,好了团友们快跟上哦,我们已经看到了“天车架”了。大家请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不是有一座空中楼阁啊!据记载这些是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时当地的土豪劣绅为了躲避太平军而造的,大家乍一看是不是觉得要上去比登天还难。其实只要从山后绕山登顶,再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那这个景干吗不叫“空中楼阁”不是更好听嘛!因为当初修建了节省时间,所用的材料均用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朽木所组的天车架运上来的,所以咯,“吃水不忘打井人”当地人便叫它“天车架”。

  团友门茶王之旅才开始呢!想一睹风采,就快跟上来哦!大家看前面那块巨岩像什么啊?对了,就像鹰嘴,所以它叫“鹰嘴岩”大家注意到了没!上面还有一棵古老刺柏,这给这头老鹰添了几分帅劲,小×禁不住回想起那首诗:雄鹰独立健无伦,锐椽昂头实逼真,多么真实,贴切啊!团友们心可别跟着鹰一起飞,我们继续下一站,过了石桥,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一条溪水叫流香涧,它的原名叫“倒水坑”大家可别以为这里是倒水的地方。那是因为惟有这条山涧不同至其他山涧汇入崇阳溪,反倒是先至东向西再改变方向回流,明代诗人徐火通游历至此,流连忘返,就将此涧改名为“流香涧”,现在我们要过清凉峡了,我先带头,大家一个一个过,相信小×过得了,你们也一定行。大家看那边山峰上耸立着向前倾斜的巨石,像一个农夫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石头是飞来的,因此取名为“飞来峰“,大家请随我来,我们终于绕过了“飞来峰”,大家看这座拨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同志们我们期盼已久的茶王就快到了,大家加把劲啊!我们已经到了“九龙窠”这里的九座山峰,犹如腾空而起的巨龙,大家看这里到处部满了丛丛蔟蔟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为“茶的王国”

  快到了同志们!再努力啊!“九龙窠”的最后一窠看那个用石头垫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长着六丛茶树,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拜偈的茶王——大红袍。大家看大红袍茶树之所以能够得到茶王的美誉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在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缝,岩顶终年有水自缝滴入。随水滴落的还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所以这里的土壤较为肥沃,且两边还有岩壁自立,日照不多,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的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越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从而夺取“茶王”之冠,1998年在武夷山茶节上大红袍竞以20克15.68万元,拍出夺得全国茶叶拍卖之最。而且大红袍的年产量极少,一年只有七八两,我们虽没口服一品真谛,但不妨在这幽静的九龙葶里,品尝一下小红袍吧!

  来,大家跟我来,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回我刚学的武夷功夫茶,并讲讲大红袍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由于吃了生冷的食物,病倒在路上,被下山化缘的天心永乐禅寺的老方丈看后抬回寺中。方丈见他脸色苍白,于是抓了一撮茶叶,用开水泡开,让秀才喝下,没过几天秀才就好了,于是向方丈辞行,临行说:“倘若有兴高中,定返此地谢恩”,时隔不久,秀才果然金榜提名,后来回寺中询问方丈是何仙丹妙药救了他,方丈答到:山中有一棵神树,众乡亲如有不适就采几片树叶泡水喝,病就好了,状元一听有此神树便请方丈领他去看,将他看到此树便即问起此树的名字。老方丈说:此树尚未有名。于是状元激将身穿的红袍盖于树上说:就称之为“大红袍”吧!其实啊!大红袍最根本的得名原因还是因为其嫩叶是紫红色儿得名。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乐,其乐无穷”。

武夷山导游词集合 篇2

水帘洞青狮岩刘官寨莲花峰龙峰岩碧石岩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位于丹霞嶂东面的水帘洞,原名唐曜洞天。因此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便改称为水帘洞。该洞是武夷山景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面三刀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古人有诗道: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

  大家隔帘望去,洞外的茶园竹丛,村落人家,一片迷濛,是否犹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水帘洞内摩崖石刻比比皆是。岩壁上这活源二字,系清光绪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相传活源取自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半庙方塘一鉴开,云影天光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在此勒上活源二字,即点出了水帘洞的景致,又勾起人们对朱熹求学精神的追思,恰到好处。水帘晴雪,赤壁明珠,系石川(作者生平不详)所题写。这两方题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水帘洞的景观。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沿崖这数栋茶室,为原奉祀宋体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遗址。

  关于三教堂曾流传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三教堂内,原供奉的是孔子、老子、释迦牟尼,所进香的有儒、道佛三教的信徒,时间久了儒士们就发现一个问题,当羽士主持教堂时,老子塑像就居中;僧人主持时,释迦牟尼塑像就居中,唯儒士没主持过教堂,所以孔子的塑像就一直冷落在旁。儒士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十分气愤,状告到县衙门,写道:惟吾夫子屈尊处末,亵渎已极,是所望于崇邑当事诸群为之整饰耳。由于县太爷也是儒士出身,于是此事得到了妥善处理。出水帘洞口,磴道右侧这个池,叫浴龙池。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涟漪,煞是好看(犹一条龙在戏水)。

青狮岩刘官寨莲花峰龙峰岩碧石岩

  沿水帘洞前石径前行,翻岭可见左侧一岩,这就是青狮岩。因岩峦形似蹲狮,突兀雄奇,故又名形狮岩。青狮岩由于远离景区中心,偏处一隅,相传直到明嘉靖年间才被一位名叫范虚灵的人发现。范虚灵发现这一奇妙的景观后,竟不忍离去在此结庐隐居达四十年之久。大家现在看到的岩壁上几堵残垣,就是他当年草创的狮岩旧址。岩的西面,这块长达数十丈的石坪,叫月台。据说每当月明之夜,这位嗜洒如命的范隐士,就在此举杯劝影,自得其乐。东面这块巍然隆起的岣岩,叫钓台。台下的这个石洞,叫虚灵洞。洞内可容纳数十人。洞旁的这个孔,大家看像不像天然的窗户。探头孔外,岩下烟雾空濛,深不可测,伫立其间,仿佛置身于空中楼阁。据《武夷山志》记载,早先岩上有先春园、桃花林和禽坞等几处胜景,可惜今已倾圯无存。离青狮岩不远的这座山岩叫九井岩。为何叫九井岩?大家到岩下看就会明白。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股清泉,穿石而流,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动,饶有妙趣,这就是所谓的九星泉。岩因泉名,故称九井岩。

  从九井岩前山路再入数里,可见山岩上石关、石垣横立,这就是南宁宋时崇安五夫名人刘衡,刘甫父子在这里屯兵的地方。因山寨是刘氏父子所建,故称其为刘官寨。刘官寨北面石崖的南面,有岭与三仰峰相连,俗称长岭,为古时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长岭的南面,四周峰岩环抱中有田庐,犹如世外桃源,中有洞,唐末扣冰和尚曾隐居于此。

  白崖附近的座山峰,四周松竹苍青,古树参天,环境清丽,因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峰。峰上这一排排的朝天岩洞,便是武夷山红层地貌中典型的层面岩洞。岩洞中曾建莲花寺。莲花峰山高路险,崎岖难行,现已被开发为新的景区,各位朋友一段日子后再带大家去游览。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叫龙峰岩。龙峰岩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峰峦。大家现在见到这一巨石,如同舌头上翘,是为龙舌。龙舌石路宽不盈尺,脚下是悬崖峭壁,请大家走好。过了龙舌,便是龙头。翻上龙头,盘折在龙脊的山径上,四周古松参天。修竹苍翠。路径的尽头,可看到几间就岩叠架的屋舍,幽雅别致。这种神仙式的处所,不知诸位谁原留下在此修炼成仙。

  从龙峰岩西行数里,大家看到这座掩藏在绿树从中的山岩,石色青碧,叫碧石岩。岩上这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叫碧石精舍,现已十分破旧,但门额上碧石精舍四个字仍清晰可见。

  各位朋友,武夷山北的游览到此结束。

武夷山导游词集合 篇3

  [导游内容]宋街——>武夷山历史文物陈列馆——>三清殿——>刘公神道碑——>徐霞客塑像——>大王峰——>幔亭峰——>换骨岩——>三姑石——>武夷宫(朱熹纪念馆)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莅临宋街东面入口处。这条百余米的仿宋古街,具有浓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风格。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繁华如梦,酒旗倌风,古韵犹存。神经宋街有大小店铺几十家,主要销售饮誉内外的武夷岩茶、蛇制品、旅游工艺品。此外,还有酒铺、茶观,客人随到随饮,十分方便。古老的闽越文化宋街上展现着她那迷人的风采,使她成为向中外游客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长廊。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位于宋街入口处的武夷山历史文物陈列馆。这里陈列展出武夷山市博物馆部分收藏文物。主要有武夷山历代名人塑像和形象地介绍武夷山先民如何治理、开辟武夷胜境的实物、模型及图片等。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实物就是1973年9月取自武夷山观音岩洞内的武夷山一号船棺。这个模型就是古汉城遗址模型。

  经碳14测定,武夷山一号船棺距今已有3800多年,相当于夏代的晚期。武夷山架壑船棺的遗存,为研究福建省行秦历史和探讨古越族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城村古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村西南一公里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汉城遗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崇阳溪环绕城的东、西、北三面。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三处豁口通道,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治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和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城村汉城,究竟是闽越王余善的行宫,还是汉武帝平定闽越后设立的一个军事城堡,它是怎样兴起衰落,还有待考证。

  步出文物陈列馆,沿宋街前行,前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我国道教宫观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元年(1567年)冬应召北上时,曾在殿中墙上题诗一首:"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大家请看,三清殿前有一组石碑,其中最高的这块是刘公神道碑。它连基座高3.7米,宽1.45米,原立于五夫镇刘子羽墓道上,1981年5月移至于三清殿中珍藏。1985年10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神道碑详记宋代大儒刘子羽的家世及生平事迹。刘子羽,崇安五夫人,官至右朝议大夫,在江苏镇江知府任上时,因触怒投降派秦桧,被罢职家居。他是朱熹之父朱松的挚友。朱松死进,朱熹年仅14风,遵父遗嘱,奉母举家投奔刘子羽。刘子羽侍为子侄,精心教诲,终于使朱熹成为一代大儒。为报答刘子羽抚育之恩,朱熹含泪撰文并书写了这篇情真意切,共有的碑文。碑额上的篆:"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微猷阁待制赠少傅刘公神道碑",系南宋吏部尚书张式所书。神道碑左边这块诗碑,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龚一清的《游武夷记》七言古诗。右边的石碑是清朝正年间崇安县知县刘靖题写的"洞天仙府"和1962年现代文豪郭沫若视察武夷山时抒写的“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的《游武夷泛舟九曲》诗碑。1985年10月有关部门还在三清殿中心堂设立"中美武夷山兰亭学院"(后改为武夷山国际兰亭学院),招收了来自世界各地数百名学员。他们中有大学教授、建筑学家、=电影导演、记者、心理学家等,在武夷山边观光游览边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受外籍学员的欢迎。

  出三清殿,前行百余米,前面这座洁白如玉的徐霞客塑像,就是1996年武夷山市为纪念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考察武夷山380周年而建造的。161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亲手缝制的云游冠,从家乡江苏江阴县(现为江阴市)出发,穿浙江、过江西,首次踏上了入闽的艰辛道路,对武夷山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活动。就中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他几乎踏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不朽名篇《游武夷山日记》,精确地记载了武夷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排列和九曲溪的发源流向,记载了峰峦崖谷和洞穴溪潭的位置,出色地描绘了神厅秀丽的武夷山水。

  徐霞客塑像后面的这座山峰就是大王峰。现在我们沿"徐霞客入山处"牌坊开始向上攀登。大王峰,又名天柱峰、纱帽岩,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严而得名。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大王峰海拔526.8米,四面陡峭,攀登较困难,是武夷山三大险径之一。当年徐霞客登大王峰时,日已西薄,下山寻路不得,竞"以手悬棘,乱附而下",险些青山埋忠骨。如今登峰的道路经过整修后,已是有惊无险。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离峰顶还有一半路程,请大家继续努力。前面这块巨石是"张仙岩",相传是汉代张垓坐化之处。从这里再登一梯,过小石门,大家看到的这口宽七尺,深三尺的水池,名为"天池",池水极为清沏,虽旱不竭。池上石泉为"寒碧泉",池侧为宋羽士林文能结庐处。从这里再上一梯,大家可以看到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升真观遗址。从观左拾级而上,大家看到的这一块平地,则为"通天台"。再往上登数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顶。峰巅有一罅,宽约一米多,下窥黝黑,投以石,声殷殷如雷,片刻方息。相传这就是宋代屡遣使者投送"金龙玉筒"的地方,故名"投龙洞"。峰顶古树参天,积叶遍地,极为平旷。从峰巅俯瞰群峰碧水,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横欹在大王峰北侧,其麓相连,高不及大王峰的这座山峰就是幔亭峰。登帽亭峰的道路有二条,一是由大王峰升真洞旁上去,一是由换骨岩右侧直上。幔亭峰顶,地势平坦,有一片巨石,状如香鼎,叫做"宴仙坛"。据宋祝穆《武夷山记》载: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古三仙人,在幔亭峰顶张幔为亭,结彩为屋数百间,大宴乡人,应召而来的男女二千多人循虹桥鱼贯而上,到了峰顶,幔亭、彩屋铺着红云茵、紫霞褥,金宇氤氲;鼓乐齐鸣,歌声嘹亮,席间食品全非人世间所有。歌师彭令昭高唱《人间可哀之曲》。随着歌声一停,空中隐约传来环佩车马声。仙人消失了,乡人随之下山。忽然间暴风骤雨走红桥,峰顶顿时空无一物,只剩丹崖翠壁依旧。"幔亭"之名即由此而来。镌刻在幔亭峰乐壁的"幔亭"二,大四方丈,为明吴思学所书。石刻下方有一块巨石,浑然方正,上大下小,约莫可坐数十人,俗称"棋盘石"。相传当年汉武帝派遣使者来武夷山,就是在这里用乾鱼祀武夷君的,所以又称"汉祀坛"。

  幔亭峰北面这座山峰是换骨岩。相传方外之士得道尸解,都要在此"换骨",方能羽化登仙,岩之得名,由此而来。换骨岩上有两个岩洞,一个叫灵云洞,一个叫云虚洞。灵云洞分上、下两洞,上洞在南壁,下洞在东壁,上下盘旋,互相沟通,宛如高楼上的回栏曲槛。上洞的石罅中,有泉七孔,四时不竭,名为七星泉。传说喝口七星泉的水,就能消灾除病。云虚洞在在岩的北壁。洞内方广数丈,可纳百余人。洞中有小楼两楹,不施片瓦,风雨不侵,俗称"仙女梳妆楼"。相传这是武夷山孔、庄、叶三位仙女修真的地方。

  换骨岩北面有石三块立于岩巅,即人们所说的三姑石。三姑是指"太素孔君、太微庄无君、太妙叶元君"。相传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崇安大旱,田土龟裂,禾苗枯焦。有一天,农人江小三的换骨岩下灌田,忽见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山径走来。她们见江小三等农人灌田辛苦,便招江小三上前,授以小葫芦和秘诀后便飘然而去。江小三如法施行,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为感谢这三位仙姑,清江小三来到了她们居住的"云虚洞"。正端祥间,忽见洞门大开,一道童引出这三位仙姑。江小三慌忙上前叩谢。三位仙姑告诉他:"我们本是会稽上虞人,唐天宝年间,来武夷山学道,栖息于天柱峰下,一日遇见皇太姥,授以"丹诀",承她指点,在换骨岩云虚洞中修练,今修烘已毕,就要离开武夷山"。说完,这三位仙姑倏地不见了。后乡人为纪念这三位仙姑,便将换岩骨巅的这三块巨石取名为"三姑石"。

  各位朋友,请大家随我下山。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九曲溪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宫殿。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屋宇达三百多间,建筑面积达数百亩。宋绍圣二年(1095年),宋哲宗降旨大建宫殿,改名"冲估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著名理学家朱熹、刘子等都曾任过冲佑观提举(相当于现在武夷山景区管委会主任一职)。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拔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修复。到清末,又加倡修,即为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著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已有8、9百年的岁龄。

  各位朋友,武夷宫景区的游览到此结束。

上一篇:关于苏州狮子林的导游词(优秀32篇) 下一篇:华山导游词介绍(精选3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