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调研报告 内容页

农村文艺活动调研报告

2023-07-10调研报告

农村文艺活动调研报告(精选3篇)

农村文艺活动调研报告 篇1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

  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

  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村级除近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传播链脱节。

  乡广播站有站所事业编制,每乡有1—3个,有的还超编1—2人,但真正干文化工作的最多不过1人,且是兼职。文化站有文艺特长的人很少,更没有相关培训。真正具备文化工作素质和热情的人是招不进、留不住。随着取消农业税,没有了村提留,村级广播员也因经费文体而流失。

  三、文化工作经费不足,相关工作难以规模开展。

  文化工作是一项费力费钱,需要长期坚持投入但见效缓慢的事业。由于以前经费投入不够,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工资偏低,文化设施得不到更新补充,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进程停滞甚至倒退。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

  一是建好乡村广播站,恢复乡、村两级的主要宣传渠道。坚持定时开机制度,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商业信息,弥补现在群众现场开会难的缺失。

  二是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参与市场竞争送戏下村。

  三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补充文化设施,公开招考一批文艺专业人员,财政给乡镇列支专项文化工作经费。

  2、引导培育群众文艺团体。

  一是发掘保护好传统的文艺项目。如渔鼓、舞龙、舞狮等。

  二是引导好农民的自主文体队伍。如军乐队、腰鼓队、秧歌队、排球队、歌舞团。

  3、加速开辟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相关部门应大力争取上级计划,全面推开村级图书室建设。科学规划布点,建设一批农民文体活动场地,配齐篮球、排球等设施。各乡镇、村间开展文体赛事活动,营造氛围,形成习惯,把农民从麻将桌前引向图书室、体育场,这样既锻炼了身体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事业的伟大进程。

农村文艺活动调研报告 篇2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要建设新农村,文化必须先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促使新风尚蔚然成风。农村迈着奔小康的步伐,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文化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丈八寺镇位于旬邑县南部塬区,现辖17个自然村,总人口11420人,土地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43亩,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90元,目前共建成18个文化活动站(室)。

  二、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文化设施短缺。各村的文化室基本都处于闲臵状态,虽然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但广播却名存实亡。由于文化设施的短缺,农村的老年人谈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村风民风。

  2、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大都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如此现象,固然与大量青壮年且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有关,但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1、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链条中,基层和农村仍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是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有效举措,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头戏。通过完善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方便人们就近快捷享受文化服务。

  2、培育引进人才,稳定文化队伍。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政府要统筹兼顾,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理顺体制,落实编制,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干部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3、抓好农村文化网络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我国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农村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农村的文艺团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幅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继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多创作符合人民群众需求、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

农村文艺活动调研报告 篇3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本人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对任职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村内建有铁路客、货两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内煤炭经营公司、郢通搬运公司、民发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口人,58名共产党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XX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XX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发展现状

  根据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本人选派到该村后,迅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东面与105国道相连并直达火车站的姚关大道即将完工,村民劳作经商进出方便。中心村136户农户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灯设施齐备,闲瑕时间农户可以在街头农民公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位于中心村东面的村部宽敞净洁,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样样齐全,成为村民学习、娱乐、共商农村建设的陈地。新落成的村级卫生室,人员、药品齐备,并积极加入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农村经济较为发展。农民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数个运输公司。利用荒山,兴办轮窑厂,一方面解决几百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积极发展优质稻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结构。利用山林资源,兴办数个竹木半成品加工厂,让“绿色银行”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态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阀林木之后,不忘栽种,使森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xx网名大全积极推广“一池三改”,qq大全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使用清洁能源,保持清洁水源,共同维护清洁家园。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能吃苦的领导集体。通过集体学习中央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识的事情,就能办成、办好,同时又促时了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否则仅靠村干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

  四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上一篇:个体税收附征率政策调研报告 下一篇:停车场市场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