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调研报告 内容页

2024生产调研报告(优秀8篇)

2024-01-13调研报告

2024生产调研报告 篇1

  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仅使“食品安全”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社会热点词汇,人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极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今的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是怎样的一个认识呢?

  县食安委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组织监管工作人员展开了一次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掌握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因素,获取学校相关教育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20xx年6月,我县有关监管工作人员对七里营镇中学10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根据统计问卷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

  (二)该校高中部学生全部住校,仍有22%的学生选择在校外小餐馆或流动摊点吃饭,其中81%的觉得比食堂味道好,品种多,37%的是因为学校食堂不卫生。

  情况分析:学生绝大部分认为学校食堂饭菜不好吃,却很少有关注食品是否卫生、安全,说明消费安全意识不强。

  (三)购买食品看厂家、品牌、产地的占57%,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占92%;只有%的从来没有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7%的经常买到,79%的有过但很少;买到不安全的食品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占,自认倒霉占。

  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购买食品有基本常识,但买到不安全食品却很少有人知道向相关部门举报,大部分选择自认倒霉,不知道维权,说明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四)大部分学生担心地沟油等非食用油流入餐桌、食品加工不清洁、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少部分担心散装食品卫生及转基因食品;大部分认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认为搞好食品安全靠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消费者需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对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严加惩罚各占三分之一。

  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散装食品的质量比较疏忽,对转基因食品不是太清楚,说明对散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81%的学生不知道QS是什么,更不知道国家有对散装速冻食品等十类食品必须加帖QS标志的要求。对搞好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还是依靠政府监管,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不强。

二、措施与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不仅成年人要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孩子们更要从小学习掌握一些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建议一方面在学校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趣味文体活动等形式宣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卫生知识、消费常识;另一方面,开设食品安全课堂,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系统学习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到餐饮服务各环节简单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再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定期走上课堂,开展消费维权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遇到不安全食品向相关部门举报,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举报。

  (二)加大检查力度。相对来讲学生消费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相关职能部门要尽职尽责,加强日常监管。一是对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监管。从从业人员健康、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环境卫生、食品进货检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原料储存、餐具清洁等各项内容进行重点检查,严格监管。二是对校园里面及周边超市、小摊贩严格监管。相关职能部门相互沟通配合,不断整治规范学校周边的食品摊贩的经营,开展联合执法,对学校周边的食品商店、超市、餐饮店进行专项整治,对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经营者依法进行查处,取缔学校周边的流动摊贩,净化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以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2024生产调研报告 篇2

  北京航宇保温建材有限公司新XPS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薄 摸面外墙外保温系统项目于20xx年x月x日施工、安装竣工..工程基本上是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完成。项目在施工、安装竣工后,均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本项目工程全部设备装置进行了空驶联动试车。进行了以水、空气等为介质进行的耐压、以及严密性等调试检验,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内部处理及耐压试验,严密性试验合格,通过了相应的检查、检验、调试,全部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可靠。在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和施工单位按规定内容进行了交接工作。 在各项检测、检验、培训(所有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仓库人员、以及其他操作人员均接受过相应主管部门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仓库作业人员上岗前都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学习等))准备工作到位后,编写了试生产方案,并在采取有效安全生产措施后,公司XPS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薄摸面外墙外保温系项目各个主体设备、辅助工程和储存场所的设备和设施于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进行了3天的试生产。

  本次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熟悉、掌握XPS挤塑聚苯阻燃保 温板薄摸面外墙外保温系统详尽 的生产工艺,并为4月份的正式批量生产打基础、做准备。

  本次试生产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薄摸面外墙外保温系统产品包括: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粘结砂浆及抹面砂浆。

  本次试生产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薄摸面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生产设备由整套挤塑板自动化生产线、发泡板材边缘成型机、发泡板材刨皮(打毛)机、发泡板材表面开槽机;整套干粉砂浆自动化生产线(斗式提料机、无重力混合机、均质机、阀口打包机)组成。

本次试生产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薄摸面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工艺流程:

  1、挤塑板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与辅料混合--自动上料--第一次挤出(塑化过程)--发泡剂注入--第二次挤出--模具压板成型--第一次牵引--冷却托架--扎花--纵切--第二次牵引--横切--成品检验。

  2、干粉砂浆生产工艺流程:第一级(原砂--筛分分级--烘干)--各种成品级配砂、水泥品种、外加剂、添加剂按配比计量配料--混合搅拌--成品检验。

  3、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薄摸面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墙体处理→弹线→基层墙体润湿→粘贴保温板→钻孔及安装固定件→修补与打磨→特殊部位外理→抹底层抗裂抹面砂浆→贴埋耐碱玻纤网格布→抹面层抗裂抹面砂浆→检验验收→嵌密封膏→外饰施工→验收竣工

本次试生产的批次及产品数量:

  1、第一次试生产日期:20xx年x月x日,挤塑板试生产10立方,粘结砂浆生产5吨,抹面砂浆生产5吨,对生产出的相关产品进行检验,出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对设备、工艺及配方进行相应的调整。

  2、第二次试生产日期:20xx年x月x日,挤塑板试生产10立方,粘结砂浆生产5吨,抹面砂浆生产5吨,对生产出的相关产品进行检验,出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对设备、工艺及配方进行相应的微调整,使之完全达到批量生产的条件。

  3、第三天对前两天的试生产过程进行总结,确定各部细节的生产工艺标准。相关岗位进行微调,使之完全达到正式批量生产的要求。

  在三天的试车期间,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与试生产相关的各主体设备装置、辅助系统统筹兼顾、首尾衔接、同步试车;所有安全设施与主体生产装置同步试车;机械、电气、仪表等操作人员紧密配合、协调工作,及时做好信息沟通,并做好测定数据的记录。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各项目负责人能组织相关人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难以及时消除并对安全有影响的,则中止运行,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在试车的过程中各装置机械设施、安全设施和环保等设施进行了各种负荷下的磨合。对试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改进了工艺条件,进一步完善了工艺的实用性、安全性。各主要设备、装置符合工艺流程要求,达到设计要求,设备结构和设备转速符合工艺技术要求。水、电、汽(热)、气及各种原辅材物料供应正常,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公司产品质量也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要求,各项设施、设备、装置运行正常,未出现任何大的问题。 在三天的试车过程中,本着“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对生产过程工艺的安全度、设备的安全度都经过了严格的生产考验,都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在三天的试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了各岗位工作指引,健全了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明确了作业人员的工艺纪律、劳动保护及安全注意事项;强化工艺技术管理;并建立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了生产工艺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

  在三天的试车过程中,XPS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生产线、配套干粉砂浆生产线各部生产、安全设施总体运行情况状况良好

现分别总结如下:

  (一)试生产出的相关产品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及解决办法:

  第一天试生产出的挤塑板经外观检测:产品一些收缩变形,经过分析可能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1)反应不充分

  (2)A组分过量

  (3)阻燃剂过多。

  具体改进措施措施为:

  (1))增加B组分用量

  (2)调节阻燃剂用量

  (3)配料混料配比微调整。经过以上调整后,再生产出的产品完全克服了这些缺点。后续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达到成批量厂产条件。

  (二)试生产过程设备及相关设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1、生产设备压力、温度、液位、流量、计量、搅拌、打包等设施,全部运行良好,技术数据、测试指标可靠,能够真实反应现场各项需要检测参数的实际情况。

  2、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在试生产过程记录、情况总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未见发生因防护设施故障和缺陷产生的人身伤害、超负荷、超行程、制动失常、限速失灵、爆管、腐蚀损坏、泄漏等事故现象发生,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电器过载保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等防护功能可靠。

  3、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作业场所的防静电、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防护效果良好。

  4、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等警示标志全部悬挂在醒目位置并且使用正常。

  5、控制事故设施

  (1)泄压和止逆设施:用于泄压的阀门(安全阀)、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在生产过程中运行良好,能够起到控制事故扩大化的作用。

  (2)紧急处理设施:生产过程中停电使用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检验使用正常,能够满足各项紧急处理要求。

  6、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1)防止火灾蔓延设施:主要有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防火材料涂层等配备、检验符合要求,通过消防验收,能够起到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

  (2)灭火设施:泡沫喷淋、惰性气体、蒸气、消火栓、高压水枪、水炮、消防水管网等灭火设施通过检测和消防验收,经过内部消防应急演练,现场运行和使用状态一切正常。

  (3)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配备齐全,配型合适,并且全部投入正常使用。

  7、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迅速准确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具有投料、检测、控制等快速而协调的作业能力。自动联锁系统均能正常运行且性能良好。

  当然在试生产阶段也发生了一些小的事故,但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使生产安全更上一个台阶,比如:

  (1)在干粉砂浆生产装置刚开始试生产时出现了成品包装下料斗处粉料外泄的现象,经过对设备的改进解决了这个问题,改善了生产员工的作业环境,保证了生产作业场所安全卫生。

  (2)在挤塑板生产线试生产过程中发现牵引台车的减速机出现了有异常噪音的故障,后经过工程部的维修和设备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解决了故障。

  总之,在试使用阶段,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薄摸面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挤塑板生产线和干粉砂浆生产线生产设施、安全设施同时进行试生产,各方面运行状况良好,发现异常情况得到及时解决,并加强改进,在试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水平也得以较大提高,较为圆满的完成了试使用任务,经过本公司主要负责人会同各部门主管负责人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等总结、汇报、分析、论证,确认基本达到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标准要求的安全使用条件!

2024生产调研报告 篇3

  党的报告指出“发展是根本,安全是关键’’。坚持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可见安全工作地位之重要,但现实生活中,“天字一号”的安全生产工作却遭遇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真抓、真管四处碰壁等诸多难堪。笔者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多年,感到当前安全监管工作,特别是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困难多多、困惑多多、矛盾多多,有着太多的尴尬。

  一、现实的六大尴尬

  1、普度众生四海皆管的尴尬。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除直接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外,对其它行业和领域还要综合监管,担负着安委会办公室的职能,“综合协调”让安监部门受累非浅。一是领导思想认识有偏差。总认为安全生产就是安监部门的事,出了问题就找安监局,涉及到“安全”事宜,就签批交办到安监局,安监部门就是一个大萝筐,碰到“安全”就往里装,来自领导层面的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其它监管部门具有依附性和惰性;二是专业监管部门有偏见。一些部门认为政府设有安委会,安委会办公室又设在安监局,我配合你牵头单位开展监管工作即可,缺乏本职意识和工作主观能动性。

  2、天字一号四海波静的尴尬。“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观念正在形成共识,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天字一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实际“待遇” 却与“天字一号”不相称。一是口头强调的多。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都十分重视,逢会必讲安全,必强调安全,但事实上,“领导重视”只是出于对责任追究的担心和预防,认为话讲到了,要求提到了,如果出现安全生产事故,自己似乎就无责可追了,并非出于对“安全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并非出于执政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二是投入的少。重视安全,职能不断增加,但专业人员、编制、装备投入严重不够,烟花爆竹、职业健康等从公安、卫生部门划转以来,不是强化,而是弱化,尤其是乡镇级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没保障,喊着重要,说着天字一号的事,投入工作基本没有实际行动,安全监管仍处于原始的看、摸、听、闻、问阶段,没有领导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资金上的投入,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天字一号”的事,仍处于四海波静的尴尬状态。

  3、安全执法四处碰壁的尴尬。一是受地方干扰。少数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重经济、轻安全,对于盲目引进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淘汰生产工艺的企业,很明显有着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形成了引进容易、规范难,上车容易补票难、关停更难的安全监管困难局面。一味讲政绩,追求经济指标,不考虑安全生产,对于安全监察人员查处非法、违法行为,从骨子里反感,不但不支持,甚至出现权大于法的干预执法现象。二是利益纷争所致。少数职能部门见到有利可图,纷至踏来,无利可争,理都不理,发生事故你牵头处理,他还牢骚满腹甚至口头答应挺好,实际推都不动,“四不放过”难到位。一些隐患改了又改,有些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查处过,又恢复,电切不断、水切不断,相关部门不配合,利益斗争导致联合执法机制形同虚设。三是技术规范和相关条文不健全。依法行政讲究的是科学执法、规范执法。然而,当前在现场执法过程中,对某些行为施行行政方式无明文规定。如: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高危行业有法规,一般企业如何进行“三同时”,不进行“三同时”如何处罚,如何前置指导关;各行各业的安全审批实施细则,均无明确的定义及标准,致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技术规范,由此无端造成工作的被动四处碰壁。

  4、综合协调四面楚歌的尴尬。一是法律规定不具体。《安全生产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并没有对综合监管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抓得太多,管得太散,结果是出力不讨好,部门有意见,领导有看法。二是职责范围不明确。从机构定位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中的“综合”,主要对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的谋划、部署、组织与实施;对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与监督。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划定综合监管工作的职能范围,一些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工作与责任总是想方设法往外推,虽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最后总是成为此类工作及其责任的“兜底”者。三是“综合监管”惹的祸。一些负有安全生产专项监管理职责的部门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将一些不好管、危险程度高、发生事故概率大、监管责任大的职能交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这很可能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变为“安全生产,一家有责”,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逐步成为“危险”部门及“责任”部门,这对于整个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也必将使安全生产工作难以为继。

  5、监察执法四马系蹄的尴尬。地方保护、优化环境、低限处罚、重点企业不罚等等是影响安全生产执法的主要因素。在体制方面,一是受地方“制肘”。安监部门是地方政府部门,不是一条边管理体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加之县(区)一级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逐级弱化,办事无权威、干事无地位,再受“位子”、“票子”影响,监察执法工作往往造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二是部门没有形成联动机制。联合执法的确在对下发动和增强行动效果方面有着一定的实效,但在具体执法中,还没有完全形成联动,各个部门虽坐在一张桌上,但却打着各自的算盘。三是缺乏强制手段。对于拒不履行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安监部门缺乏查封、冻结、扣押、强制划拨等行政强制手段,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往往申请难受理,执行难到位,无限期的超越执法期限,最后不了了之,造成许多事故处理无法落实,丧失安全监察执法权威。

  6、安监人员四脚朝天的尴尬。湖南娄底48名安监员集体辞职,出现集体撂挑子不干的如此尴尬现象,我想与安监人员辛勤、辛苦、辛劳、辛酸以及工作缺少安全感有关外,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尴尬现状的根本原因:一是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不对称,导致无法履职。现有的安全监管队伍人员、数量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执法任务的需要。目前,从国家到省、市、县(区)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编制是从上到下呈倒“金字塔”型,特别是乡镇级虽设有安监办,但监管人员大部分属兼职且没有执法权,责权不统一,一线监管责任难以到位;职责不明、多头管理、行政力量分散;装备配套不足,执法经费、车辆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缺乏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二是监管责任与权利不对称,导致无法胜任。从目前的安全监管体制看,横向上实行的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职责界定不清,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加之,安监系统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是高危行业,工作责任大、权力小、风险大,监察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 那有危险、有重大安全隐患就去那里,工作不分昼夜,既辛苦又危险,且安监人员相应的福利待遇无体现。再者,面临的问责风险不断加大,前面要冲、后面还要随时被执行战场纪律,责任与权利严重不对等,导致工作出现无法完成、没法干现象。三是安全监管机制与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导致两头受气。由于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没有及时将安全风险成本强制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有效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调节安全与利益的关系,导致利益与安全间的关系失衡,当安全生产与企业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更多地选择追逐利润,地方政府选择追求利税,而安全基本是放在后面,下达的指令执行不了,企业不买帐,政府不支持,灰头土脸两头受气。

  二、对策建议

  1、安全意识强化必须以科学政绩考核为前提。将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与安全挂钩。通过考核,强化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意识。首先,要加强政府监管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考核力度,促使领导干部想安全、抓安全;其次,要强化政府主要领导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促使其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第三,要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离任安全生产工作审计制度,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把领导干部提升使用与在任期间安全生产实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才能真正转变口头上强调重视安全、经济发展上不要安全这一现状。

  2、安全投入必须以改善安全条件为根本。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是安监部门一家子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人员、装备、技术、政策等等各方面的支撑。因此,结合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急需树立安全投入必须以安全为本的思想。一是避免做表面文章。在人员配备上为了迎接考核达到有人员、有资金的目的,人员挂名兼职、专项资金年初列个帐户,实则空头支票一张。人员表面化,工作表面化,没有从解决本部门、本地区安全监管工作为出发点,配备相应的人员、装备。二是避免搞形式主义。相关部门没有把安全监管工作前置,把资金或者督促相关企业做好事前的安全投入加大监管,而是热衷于搞花架子,在事后救援上大搞文章,领导来了作为看点,汇报里面作为热点,试想增加一台消防车,跟搞一个培训中心效果如何?三是避免搞文字游戏,玩行政干预。安全投入是以改善安全条件为根本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安全监管过程中对一些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进行的一些行政处罚是对企业投入不足导致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的惩罚和告诫,警醒企业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环境,但相关部门不是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却在处罚上偷换概念,玩文字游戏,把安全生产处罚款变为主管部门应急装备捐款,严重损伤了安全监管的权威性,最终只能助长企业违法之风。

  3、安全执法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安全监管,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关键。法律制定得再好,如果不执行,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一是要严格履行法律赋予安监的职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依法予以维护,不使守法人吃亏;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敢抓、敢管,不使违法人得利。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搞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二是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建立健全规范性的监督制度,监察执法部门要争取地方主要领导支持的同时,加强和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减少同级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保证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保证执法的公正、严明。三是加大法规宣传培训力度。安全执法以法律法规为准绳,首要的是执法人懂法,被执法人知道违反了哪条法律,等违法再处罚、再知法不是安全生产执法的宗旨,因此,在做好执法的同时要做好普法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向领导、向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让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强化法律、法规意识,避免出现权大于法、权代替法的违法现象。

  4、综合协调必须以政府明确控权为依据。严格的中央政策对遏制多发的安全生产事故效果甚微,法律效力及政府整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决心和力度的层层衰减,表明当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是一个松散的系统。因此,必须对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准确地进行定位。一方面,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管综合监管具体内容。制定一些配套的、操作性、可行性强的实施细则,细化与专业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合作,增强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各部门安全生产主动监管意愿,有效避免安全难题面前“安委会综合协调”等同于政府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综合监管各部门责任,并以法律条文形式出台,谁该做什么、谁不该做什么,主管部门干什么、监察部门干什么,明确之后,谁的责任田,谁去负责,避免出现安全协调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好,相关部门坐看笑话、闲着没事等不正常现象。

  5、安监人员必须以履行职责为己任。破除安全监管中诸多尴尬,在新的法律、法规未能出台之前,首要的是地方政府要理顺综合监管和部门监管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综合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方式、手段,提高综合监管部门的地位和权威,赋予综合监管部门对其它监管部门的督查权、问责权、追究权,避免“踢皮球”现象;其次,要建立监管人员考评与奖励制度,提升监管人员福利待遇。出台地方财政保障制度与法规,确保监管机构正常监管和执法费用,省、市也应出台执法监管人员交通、通讯、办案补贴,减轻安全监管人员负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消除其后顾之忧。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了安监人员责、权、利不对等现实问题后,相关部门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为安全监管人员排除后顾之忧,全力提升安全监管人员福利待遇的同时,加大监察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力度,在系统内树立投身安监、无怨无悔,营造一种人人敬业、人人主动、人人想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真正建立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安全奋斗终身的安监队伍。

2024生产调研报告 篇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往年在花桥村委会种植食用菌50亩,正常种植36亩,品种有大球盖菇、平菇、香菇。近年来,随着四川、昆明、浙江等主产地的种植品种更新,食用菌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别是20xx年上半年,种植户亩均可达9000元左右。产值达40余万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证玉米地种植的原料、资金及技术条件,种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据调查发现,花乔地区的大球盖菇在窝堵地区种植产量高于花乔,现在大量的种植户也向窝堵地区转移,当地特殊的水文气候和农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相信食用菌种植将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20xx年元谋闽中公司在高桥村委会承包220亩土地,种植香葱,品种为中国葱、火葱,虽然种植前期历经波折,今年产量产值还未知,但前期有镇党委政府、县农业局及当地农户的热情参予,公司还是将高桥当作种植基地来投入开发,在20xx年,还将引进德国米葱进行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扩大出口西兰花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带动20xx亩。公司高层也经过实地考查,现正在筹备资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业建设阶段。

  三是马鞍村委会段丽在下以坝承包80余亩土地,种植大荚豌豆50亩,市场前景可观,12月份上市可达9-11元/公斤。由于受气候的影响,20xx年秋冬季损失达30万元左右,但其本人还将在20xx年1月份种植西兰花,主要品种黄选、玉秀。由于受资金投入、运距条件和技术成本的限制,该种植户所种植的产品只能供给昆明部分市场用作散货,但来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产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场的鲜货,甚至出口,产值将翻数倍。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意味着武定、高桥成为昆明“菜篮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滩头。

  四是早青豌豆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庄良等村委会,年种植面积约为8000亩,产量达32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下片大村、花桥、老滔等山区村委会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在来年只要依托品种改良和进一步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和节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产出。

  (二)优势主导产业趋于明显

  以上片为主的早青豌豆种植;花桥村委会的食用菌种植;闽中公司高桥基地种植的香葱;种植大户段丽种植的西兰花等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正认真组织上报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两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在来年将可使高桥地区近2.6万亩土地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时,将进一步争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论证步伐。让高桥适应新的农产品生产制度。

  (四)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高桥属于冷凉坝区,单一典型形小区域气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适应性、高产性品种较少,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示范县项目建设品种培训、高产示范区建设高产培训、测土配方项目科学施肥培训、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县镇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高桥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瓶颈”问题。

  高桥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

  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

  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个人认为,要你下雨时你不下是灾,要你干旱时你不干也是灾,而放眼高桥的土地,不下雨时就旱,下雨时就涝,能排能灌的有多少。

  3、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与我何干?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农民诚信意识缺失。

  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是农户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矛盾,产业发展长期性与市场竞争短期性相矛盾的结果。其实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认同的一些长效保障机制,该问题自能迎刃而解。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镇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四)土壤、气候等条件恶劣,部分土地贫瘠干旱或者涝灾严重,年头旱涝冰雹灾害频发,年尾霜冻冰冻频繁。

  (五)轻商、轻种植户现象存在,引进办法不多,而引进后扶持及管理脱节。

  三、20xx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措施及发展规划

  (一)相应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据一份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统计显示,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我镇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目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2、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瓶颈制约。

  3、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4、是大力发展一批。

  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5、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二)20xx年发展规划

  1、依托各级各部门力量,引进及帮扶现有种植企业及种植户,其中,发展小葱xx00亩,西兰花xx00亩,食用菌50万平方米,早青豌豆扩大下片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种植面积达到xx000亩,产值达850万元。

  2、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品种种植200亩。

  3、争取元谋闽中公司及种植大户到高桥注册公司,投资办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种植农户信心。

  4、继续做好常规农产品的试验示范,良种推广,优质农资供给。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完成20xx年武定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

2024生产调研报告 篇5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也正在确立,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市场农业的大潮中形成了一种敢闯、敢干、敢拼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正在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方向转变。

  2、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

  3、农产品不断丰富

  围绕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各部门的扶持引导下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相继开发出了箕城牌白酱油、北寨小麻油、河峪小米、杂粮面、赵国陈醋、西马酸菜、主力阿胶系列食品、然晶蜂蜜系列产品、野狼山庄肉羊加工等优质农产品。所有农产品的标准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都设计了较为精致的包装。优势产品的开发,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了市场占有量。

  4、市场销售能力不断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市场化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的有效对接。同时,新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一品三证”建设力度加大,提高了品牌效应,增加了市场的占有份额,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也在逐渐向省内外延升,部分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销售网络,销量也在逐年增长。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思路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横向与周边兄弟县市比,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产业发展受地域条件的制约,规模小、产品少,品牌效应不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低。农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和小农生产方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技术含量低,产业规模不大,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以传统工艺为主,特别是产业链条短,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初级产品,没有打造出知名品牌,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

  产量低。全县粮食产量在正常年份可稳定保持在5000万公斤左右,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小杂粮特色产业产量偏低,特别是像笨鸡蛋、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然晶蜂蜜等取得绿色、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或登记的省优产品、产品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增收慢。对于农民增收来讲,虽然每年都保持增长趋势,但由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且大部分农业生产只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低,导致人均增收幅度小,增收缓慢,这仍将是“十二五”期间重点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主要成因

  1、自然资源条件的劣势所致。县域内的立地条件、资源条件相对差、产业发展难以突破自然资源制约,只能以小规模、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2、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制约。县财政极度紧张,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金融风险、产业规模、政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上级政策优惠难以打破县级资金配套体制的束缚,特别优惠的政策和项目又难以落户。

  3、服务体制不健全。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发展,服务农业的质量和水平低,尤其是现行的体制下,条块分割、部门掣肘,导致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浪费。

  4、市场体制不完善。市场主体、农民主体培育不充分,企业和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发展空间,市场销售还未真正形成固定的网络。

  二、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及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将优势变为强势,将劣势变为优势,突出发展方式和方向的转变,实现赶超式发展。为此,“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统筹全县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产品优势、地理区位、生产技术等各种要素,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旅游、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大系统,促进农业与二产、三产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产业融合、功能多样、生产精细、开放广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

  实现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具体目标是:要保护优良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围绕推进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在规划区域范围内,按照高效、集约、精准、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及产后加工业,使农业发展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标准化作业、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开发的路子,最终实现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目标,以“四优”目标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一)优良生态目标

  要通过整合土地、水、森林、草地等资源,构筑生态良性循环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在巩固好1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好交通沿线、环城、村庄绿化以及云竹湖周边绿化工程;结合封山禁牧工作,大力实施种养畜工程;加强水资源的涵养保护工作,做好小泉小水治理,建设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态游的需求。

  (二)优美景观目标

  要在维护好优良生态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沿线绿化、新农村建设,实施好新农村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干水果经济林工程,建设一批人居环境优美整洁的新农村和生态经济景观林。同时,按照全县“中增绿”产业布局规划,在浊漳河、泉水河、武源河、云竹湖下游沿线发展绿色生态景观农业走廊,开发农业的生态、美学价值,满足都市人农村旅途景观游的需求。

  (三)优势产业目标

  围绕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抓好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特点,建设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形成每村一特色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格局,满足都市人乡村综合游的需求。围绕此目标,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重点为:建设好“三区、四带、四基地”。

  三区: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郝北、箕城、北寨部分地区为主的山地丘陵生态区,重点建设好以谷子为主的原生态小杂粮区8万亩;以箕城、西马、社城、郝北、北寨、河峪、云竹部分地区为主的川地建设高效果菜区10万亩;要以河峪、云竹的云竹湖周边村庄、北寨乡泉水河沿线村庄为主,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重点建设休闲、观光、采摘为主的旅游度假型综合农业园区。

  四带:在浊漳河、云竹河、泉水河两岸建设专用玉米、蔬菜产业带;在云竹湖周边、武源河、泉水河两岸建设水果产业带;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为主的东西部山区建设谷子杂粮带;在西马乡新村——白北沟一箕城镇银郊片、东汇片、浊漳河沿岸和云竹、兰峪、讲堂、河峪、北寨等自然植被丰富的山庄窝铺分别建设以肉牛,肉羊繁育,蜂蜜产业发展,生猪生产和笨鸡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带。

  四基地:主要围绕全县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合理引导,人力、科技、文化等人文资源向四大主导产业合理流动、集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现代化、特色化的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规模生产基地,并做好地理标志性品牌的保护。

  (四)优质产品目标

  以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围绕现代都市人生活需求和消费导向,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创意农业,突出品牌建设,做好优质农产品的文化注入,完成农产品的工艺化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观赏性和附加值,生产满足都市人生活需求的一系列绿色、营养、质量安全的优质农产品,满足都市人饮食需求。

  为此,今后农产品建设的重点是:要引导农业主体、市场主体,以市场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时尚、营养健康、质量安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发挥我县无污染、无公害、独特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将产业规模小、产量低、产品技术传统等劣势转变为打造兼具地方特色、地域保护、文化美学价值内涵丰富的精致产业、产品优势,迎合当前城市人需求心理。特别是要针对特色农产品的节日消费高 潮和消费旺季,细划消费群体,实行分级包装、加工,打造农产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高附加值精品、名品,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具体从产品的开发上要引导农业主体包装开发青、草、莲、鲤、鲫、银独具云竹湖淡水生态品牌的云湖水产品系列;打造笨鸡蛋、蜂蜜、笨鸡肉、羊肉等具有地域保护的特色畜禽产品等;提升白灵菇、芦笋、西红柿、黄瓜、酸菜等取得无公害认证的绿色生态蔬菜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策划核桃、酥梨的精美包装,发展核桃、酥梨系列深加工饮品;提升具有认证层次不同河峪小米、黑小米、荞麦、苦荞麦等系列杂粮产品的包装档次,发展具有品牌的陈醋、酱油、食用油、白酒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系列。以此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利润空间和农民的增收幅度。

  在打造优质安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市场销售难题,才能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目标。为此,要围绕全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打造,采取多元化的现代营销手段,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量,形成稳定完善的市场网络。具体要引导农业主体,建设以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类产地批发市场和外地鲜活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绿色通道,建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目前的外地销售网络,优化整合资源,创立具有纯天然、绿色品质和品牌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专营销售网络;借鉴岚峪笨鸡蛋、河峪小米直供省直相关的经验、引导农业主体探索发展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直供的市场销售模式;吸收知名企业利用农产品原料的生态品质、定制特色农产品,走从包装设计、产品研发、宣传推介到市场包销全过程由企业负责的定制模式(如社城黑小米);发展由科研单位、客商、企业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服务、市场包销的订单销售模式(如今年河北客商推行芦笋种植模式)。此外,还要继续引导农业主体发展节假日展销、会展销售、网络销售等模式,最终以多元化的现代营销体系,促进农产品的通畅销售。

  三、构建完善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措施

  为快速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施进程,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民快速增收致富。要按照政策集成、部门联动、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重点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具体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七大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新农村四个方面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夯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努力争取上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制订出台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利用好云竹湖、双峰水库、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资源,抓好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激活水、土地、森林等生产要素潜力,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服务都市人生活需求方面转变,为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实施打好物质基础。

  (二)建设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1、建立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规划保障体系。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纳入本乡镇、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全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布局的框架内,结合本地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等具体规划,尽可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

  2、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保障体系。为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各涉农部门、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组,使各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支持、参与、服务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形成县乡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3、建设好产业体系。在建设好农业产业和加强农产品开发的同时,更要开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具体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形成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系。特别要聚合旅游业发展的“吃住行、游玩购”六大要素,打造功能完善而且独具特色的集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和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相统一的农业观光体验园区。

  4、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科技、示范、服务、引导等职能,联动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农业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农业科技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等办法强化科技、信息的服务功能。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畜禽防疫、综合执法等方面建设,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5、完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牵动农户型(如核桃产业)等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利用外援、招商开发、包装农产品模式(如黑小米);创新定制、包销、直供等市场营销模式,以各种创新模式保障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6、建设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资金投入体系。重点通过资金集聚的办法,壮大农业投入。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扶优、扶强、教育培训、包装策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县直有关部门要将各种投入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项目整合实施,以发挥资金的效益;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交流沟通,建立担保中介服务公司,争取更多的资金直接投入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要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财政对投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以招商引资的办法,集聚资金,发展农业项目,建设新农村。

  7、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把推进现代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为考核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督查,打分排队,确保全县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抓好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时期兼业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在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科技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市场等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农民的诚实、守信、淳朴、善良等民德民风的教育,逐步培育一批既有文化、又懂经营管理,既敢闯敢干,又淳朴善良的新型农民。

  (四)建设好都市郊区型新农村

  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整合“三农”发展的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和人力、文化、科技等人文资源,全面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让每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都率先成为推动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先锋和表率。

2024生产调研报告 篇6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氢溴酸是由经合成而得,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小儿麻痹后遗症、重症肌无力等疾病,20__年被收入美国药典,欧盟也颁发药典适应证书,我国已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目前氢溴酸来源于合成和植物提取,合成成本高,植物提取依然有利可图。植物提取原料是属植物的鳞茎。

  我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属植物的种植、繁育和提取研究,不仅摸清了书属植物的种类及在世界和中国的分布状况,还先后完成了近30项科研项目。我公司依托多项科研成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按照生物产业、生物制药和生态能源实施原则,走属植物产业化链式开发的道路。本项目是此产业化链式开发的'重要一环。

二、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提取技术、纯化技术及氢溴酸合成技术、检测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成年产50kg提取中试生产线一条。

三、项目完成情况

  (一)技术研究情况总结

  1、提取技术研究总结

  目前的提取技术有酸水提取法、醇提法、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等。酸水提取法以酸水为溶媒从鲜片里面浸提,虽然酸水成本低廉,但由于所用酸水数量多、有腐蚀性,对设备和后续浓缩工序带来极大障碍,总体成本高,提取率低;醇提法以乙醇或甲醇为提取溶媒从干粉中提取,虽然所需溶剂量大大降低,但溶剂成本较高,提取物中油性成分较大,对后续工序有较大影响;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是先将干粉性原料通过碱性溶剂处理,再用水不溶性有机溶剂提取,该办法存在有机溶剂成本过高,对浓缩设备要求严格,否则有机溶剂损失过大,造成成本不易控制。

  本项目采用生物酶解反应水解属植物干粉或鲜片的方法,溶剂采用水,同时又减少了水的用量,节约了溶剂成本和浓缩成本,提取率也没有较大降低。各方法比较如下:

  方法

  原料

  溶剂用量

  溶剂价格

  提取率

  酸水提取法

  鲜片

  10倍鲜片相当于40倍干粉

  16元/吨

  85

  醇提法

  干粉

  15倍干粉

  4000元/吨(酒精)

  95

  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法

  干粉

  15倍干粉

  10000元/吨

  95

  生物酶解法

  干粉

  8倍干粉

  521元/吨

  92

  综上所述,采用生物酶解反应水解属植物干粉的方法可以取得提取较低的生产成本,并通过生产实验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

  2、纯化技术研究总结

  纯化方法比较经典的是有机溶剂分步萃取法,先反复萃取除杂,在通过调节PH的方法分步萃取得到粗品,最后重结晶得到纯品。该方法的缺点是溶剂用量大,萃取过程中PH难于控制,造成粗品质量差,给后续工序带来障碍。

  本项目采用是氧化铝柱层析结合薄层层析和液相检测的方法,直接从浸膏里面纯化。所得粗品纯度高,易于处理。

  浸膏层析洗脱曲线如下:

  分步萃取和柱层析处理结果比较:

  分步萃取

  柱层析

  溶剂用量

  180倍浸膏量

  63倍浸膏量

  得率

  14.0%浸膏量

  12.5%浸膏量

  粗品纯度

  75-80%

  90%以上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用的柱层析分离的方法取得溶剂用量少,粗品纯度较高的效果,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

  3、氢溴酸合成技术研究总结

  本合成指成盐反应,合成过程中,温度、PH值、时间和有机溶剂选择对产品的合成收率和纯度有一定的影响。

  反应方程式为:

  C17H21NO3+HBr=C17H21NO3·HBr

  (1) 温度的影响:

  成盐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但本反应合成过程中,放热不明显,一般室温下可进行,高温和低温对反应影响不大。但当溴化氢气体过量时,其溶于溶液中会产生放热,同时其氧化性会对产生影响。

  (2) PH值的影响

  根据反应方程式,在PH大于7的情况下,反应不完全,在PH小于5.5的情况,副反应比较多,且对产物影响比较大。在合成反应中的PH值从大于8.0渐渐降至5.0时终止反应。即反应的终点的PH值为5.0。

  (3) 时间的影响

  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数量及反应条件有关,试验表明,根据反应溶液调节反应时间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4) 有机溶剂的影响

  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氢溴酸不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水,所以利用这种关系很容易进行分离。氯仿容易被氧化所以不能使用,无水乙醇和丙酮比较如下:

  无水乙醇

  丙酮

  沸点(℃)

  78

  56

  对溶解度

  易

  易

  对氢溴酸溶解度

  微溶

  微溶

  所以采用挥发性比较小的无水乙醇做为合成溶剂。

  (5)催化剂选择的影响:本合成过程可以在常规条件下进行,不需要催化剂催化。

  通过试验,本项目提出的合成条件为无催化剂、常温下、中性条件、以反应溶液PH5-6为终点。

  4、氢溴酸检测技术研究总结

  《中国药典(20__)》检测氢溴酸方法是滴定法,这种方法抗干扰能力差,检测结果不准确。本项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检测方法,并研究摸索出检测条件。

  检测条件是:

  色谱柱:C18键合反相色谱柱(200mm),分离度>1.5

  检测波长:289nm

  流动相:乙腈:水:二乙胺=18:82:0.02%

  柱温:室温

  对照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氢溴酸对照品,加甲醇或流动相溶液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作为对照品溶液。

  样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氢溴酸样品,加甲醇或流动相溶液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作为样品溶液。

  测定:取样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平行测定三次,用外标法计算含量。

  本方法的方法学研究结果。

  (1)通过氢溴酸标准曲线绘制,得到线形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72(n=5),表明浓度在0.06-0.18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通过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0.92%,表明回收率良好。

  (3)考察精密度RSD为1.23%,表明精密度良好。

  (4)考察重现性试验测得峰面积结果的相对偏差(RSD)为0.06%,表明精密度良好。

  (5)通过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溶液在12小时内是稳定的。

  综上所述,表明本测定方法具有稳定性、可操作性,是本项目的关键技术。

  (二)生产线建设情况:

  在本项目实验研究取得相应效果的前提下,项目实施小组按照项目规划,购买相关设备,修建相关设施,并比预期提前建成年产50kg生产线一条,顺利完成本项目的预定任务。为进一步开发资源建立了科技平台。

  (三)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

  本项目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本着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环保节能的理念,对传统方法进行革改造,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主要有:

  1、提取方法上采用生物酶水解的提取方法,即避免了酸水提取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又避免了有机溶剂提取带来的消防隐患和高成本弊病,使得提取过程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下,环保节能。

  2、在纯化技术上,本项目采用氧化铝层析提纯的方法,较传统PH值分步萃取的方法简单实用,且提纯效果好。

  3、在合成技术上,本项目通过合成条件的广泛研究,得到规范有效的操作工艺,使得合成成本合理降低,操作简单规范。

  4、在氢溴酸检测技术方面,本项目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取代滴定法,使得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为和国际市场对接准备好条件。

四、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主要是以资源为原料,加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是本公司产业链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本项目的实施成功为整个产业链条的运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种植产业的稳步增长,对合理利用**省山地资源提供有效支撑。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领导下,本项目取得的可喜的成功,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现有原料的匮乏,难以有效长期运作,因为有效成分在原料中极其微少,所以原料来源很关键,一般10吨可得1kg,解决原料来源问题成为本项目扩大的关键。所以发展种植产业势在必行。

  比如厂房的建设,本项目产品为医药原料,进一步扩大生产,需要国家相关机构认证,但这需要大量资金,对于本公司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虽然有这么多的问题和障碍,相信通过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和本项目的成功实施会逐渐解决。

2024生产调研报告 篇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是根本,安全是关键''。坚持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可见安全工作地位之重要,但现实生活中,"天字一号"的安全生产工作却遭遇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真抓、真管四处碰壁等诸多难堪。笔者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多年,感到当前安全监管工作,特别是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困难多多、困惑多多、矛盾多多,有着太多的尴尬。

一、现实的六大尴尬

  1、普度众生四海皆管的尴尬。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除直接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外,对其它行业和领域还要综合监管,担负着安委会办公室的职能,"综合协调"让安监部门受累非浅。一是领导思想认识有偏差。总认为安全生产就是安监部门的事,出了问题就找安监局,涉及到"安全"事宜,就签批交办到安监局,安监部门就是一个大萝筐,碰到"安全"就往里装,来自领导层面的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其它监管部门具有依附性和惰性;二是专业监管部门有偏见。一些部门认为政府设有安委会,安委会办公室又设在安监局,我配合你牵头单位开展监管工作即可,缺乏本职意识和工作主观能动性。

  2、天字一号四海波静的尴尬。"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观念正在形成共识,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天字一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实际"待遇"却与"天字一号"不相称。一是口头强调的多。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都十分重视,逢会必讲安全,必强调安全,但事实上,"领导重视"只是出于对责任追究的担心和预防,认为话讲到了,要求提到了,如果出现安全生产事故,自己似乎就无责可追了,并非出于对"安全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并非出于执政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二是投入的少。重视安全,职能不断增加,但专业人员、编制、装备投入严重不够,烟花爆竹、职业健康等从公安、卫生部门划转以来,不是强化,而是弱化,尤其是乡镇级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没保障,喊着重要,说着天字一号的事,投入工作基本没有实际行动,安全监管仍处于原始的看、摸、听、闻、问阶段,没有领导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资金上的投入,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天字一号"的事,仍处于四海波静的尴尬状态。

  3、安全执法四处碰壁的尴尬。一是受地方干扰。少数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重经济、轻安全,对于盲目引进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淘汰生产工艺的企业,很明显有着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形成了引进容易、规范难,上车容易补票难、关停更难的安全监管困难局面。一味讲政绩,追求经济指标,不考虑安全生产,对于安全监察人员查处非法、违法行为,从骨子里反感,不但不支持,甚至出现权大于法的干预执法现象。二是利益纷争所致。少数职能部门见到有利可图,纷至踏来,无利可争,理都不理,发生事故你牵头处理,他还牢骚满腹甚至口头答应挺好,实际推都不动,"四不放过"难到位。一些隐患改了又改,有些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查处过,又恢复,电切不断、水切不断,相关部门不配合,利益斗争导致联合执法机制形同虚设。三是技术规范和相关条文不健全。依法行政讲究的是科学执法、规范执法。然而,当前在现场执法过程中,对某些行为施行行政方式无明文规定。如: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高危行业有法规,一般企业如何进行"三同时",不进行"三同时"如何处罚,如何前置指导关;各行各业的安全审批实施细则,均无明确的定义及标准,致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技术规范,由此无端造成工作的被动四处碰壁。

  4、综合协调四面楚歌的尴尬。一是法律规定不具体。《安全生产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并没有对综合监管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抓得太多,管得太散,结果是出力不讨好,部门有意见,领导有看法。二是职责范围不明确。从机构定位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中的"综合",主要对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的谋划、部署、组织与实施;对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与监督。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划定综合监管工作的职能范围,一些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工作与责任总是想方设法往外推,虽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最后总是成为此类工作及其责任的"兜底"者。三是"综合监管"惹的祸。一些负有安全生产专项监管理职责的部门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将一些不好管、危险程度高、发生事故概率大、监管责任大的职能交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这很可能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变为"安全生产,一家有责",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逐步成为"危险"部门及"责任"部门,这对于整个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也必将使安全生产工作难以为继。

  5、监察执法四马系蹄的尴尬。地方保护、优化环境、低限处罚、重点企业不罚等等是影响安全生产执法的主要因素。在体制方面,一是受地方"制肘"。安监部门是地方政府部门,不是一条边管理体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加之县(区)一级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逐级弱化,办事无权威、干事无地位,再受"位子"、"票子"影响,监察执法工作往往造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二是部门没有形成联动机制。联合执法的确在对下发动和增强行动效果方面有着一定的实效,但在具体执法中,还没有完全形成联动,各个部门虽坐在一张桌上,但却打着各自的算盘。三是缺乏强制手段。对于拒不履行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安监部门缺乏查封、冻结、扣押、强制划拨等行政强制手段,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往往申请难受理,执行难到位,无限期的超越执法期限,最后不了了之,造成许多事故处理无法落实,丧失安全监察执法权威。

  6、安监人员四脚朝天的尴尬。湖南娄底48名安监员集体辞职,出现集体撂挑子不干的如此尴尬现象,我想与安监人员辛勤、辛苦、辛劳、辛酸以及工作缺少安全感有关外,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尴尬现状的根本原因:一是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不对称,导致无法履职。现有的安全监管队伍人员、数量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执法任务的需要。目前,从国家到省、市、县(区)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编制是从上到下呈倒"金字塔"型,特别是乡镇级虽设有安监办,但监管人员大部分属兼职且没有执法权,责权不统一,一线监管责任难以到位;职责不明、多头管理、行政力量分散;装备配套不足,执法经费、车辆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缺乏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二是监管责任与权利不对称,导致无法胜任。从目前的安全监管体制看,横向上实行的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职责界定不清,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加之,安监系统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是高危行业,工作责任大、权力小、风险大,监察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那有危险、有重大安全隐患就去那里,工作不分昼夜,既辛苦又危险,且安监人员相应的福利待遇无体现。再者,面临的问责风险不断加大,前面要冲、后面还要随时被执行战场纪律,责任与权利严重不对等,导致工作出现无法完成、没法干现象。三是安全监管机制与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导致两头受气。由于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没有及时将安全风险成本强制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有效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调节安全与利益的`关系,导致利益与安全间的关系失衡,当安全生产与企业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更多地选择追逐利润,地方政府选择追求利税,而安全基本是放在后面,下达的指令执行不了,企业不买帐,政府不支持,灰头土脸两头受气。

二、对策建议

  1、安全意识强化必须以科学政绩考核为前提。将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与安全挂钩。通过考核,强化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意识。首先,要加强政府监管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考核力度,促使领导干部想安全、抓安全;其次,要强化政府主要领导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促使其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第三,要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离任安全生产工作审计制度,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把领导干部提升使用与在任期间安全生产实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才能真正转变口头上强调重视安全、经济发展上不要安全这一现状。

  2、安全投入必须以改善安全条件为根本。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是安监部门一家子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人员、装备、技术、政策等等各方面的支撑。因此,结合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急需树立安全投入必须以安全为本的思想。一是避免做表面文章。在人员配备上为了迎接考核达到有人员、有资金的目的,人员挂名兼职、专项资金年初列个帐户,实则空头支票一张。人员表面化,工作表面化,没有从解决本部门、本地区安全监管工作为出发点,配备相应的人员、装备。二是避免搞形式主义。相关部门没有把安全监管工作前置,把资金或者督促相关企业做好事前的安全投入加大监管,而是热衷于搞花架子,在事后救援上大搞文章,领导来了作为看点,汇报里面作为热点,试想增加一台消防车,跟搞一个培训中心效果如何?三是避免搞文字游戏,玩行政干预。安全投入是以改善安全条件为根本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安全监管过程中对一些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进行的一些行政处罚是对企业投入不足导致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的惩罚和告诫,警醒企业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环境,但相关部门不是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却在处罚上偷换概念,玩文字游戏,把安全生产处罚款变为主管部门应急装备捐款,严重损伤了安全监管的权威性,最终只能助长企业违法之风。

  3、安全执法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安全监管,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关键。法律制定得再好,如果不执行,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一是要严格履行法律赋予安监的职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依法予以维护,不使守法人吃亏;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敢抓、敢管,不使违法人得利。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搞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二是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建立健全规范性的监督制度,监察执法部门要争取地方主要领导支持的同时,加强和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减少同级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保证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保证执法的公正、严明。三是加大法规宣传培训力度。安全执法以法律法规为准绳,首要的是执法人懂法,被执法人知道违反了哪条法律,等违法再处罚、再知法不是安全生产执法的宗旨,因此,在做好执法的同时要做好普法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向领导、向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让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强化法律、法规意识,避免出现权大于法、权代替法的违法现象。

  4、综合协调必须以政府明确控权为依据。严格的中央政策对遏制多发的安全生产事故效果甚微,法律效力及政府整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决心和力度的层层衰减,表明当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是一个松散的系统。因此,必须对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准确地进行定位。一方面,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管综合监管具体内容。制定一些配套的、操作性、可行性强的实施细则,细化与专业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合作,增强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各部门安全生产主动监管意愿,有效避免安全难题面前"安委会综合协调"等同于政府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综合监管各部门责任,并以法律条文形式出台,谁该做什么、谁不该做什么,主管部门干什么、监察部门干什么,明确之后,谁的责任田,谁去负责,避免出现安全协调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好,相关部门坐看笑话、闲着没事等不正常现象。

  5、安监人员必须以履行职责为己任。破除安全监管中诸多尴尬,在新的法律、法规未能出台之前,首要的是地方政府要理顺综合监管和部门监管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综合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方式、手段,提高综合监管部门的地位和权威,赋予综合监管部门对其它监管部门的督查权、问责权、追究权,避免"踢皮球"现象;其次,要建立监管人员考评与奖励制度,提升监管人员福利待遇。出台地方财政保障制度与法规,确保监管机构正常监管和执法费用,省、市也应出台执法监管人员交通、通讯、办案补贴,减轻安全监管人员负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消除其后顾之忧。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了安监人员责、权、利不对等现实问题后,相关部门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为安全监管人员排除后顾之忧,全力提升安全监管人员福利待遇的同时,加大监察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力度,在系统内树立投身安监、无怨无悔,营造一种人人敬业、人人主动、人人想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真正建立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安全奋斗终身的安监队伍。

2024生产调研报告 篇8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xx县把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贡献。

一、xx县农业概况

  xx县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境内有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森工系统8个林场,县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42万人,其中县域人口32万人,县属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户5.7万户,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11亩,xx县处于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之间,年平均气温3.3℃,10℃以上有效积温 -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时。农业气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秋季短促、降温快切气候多变;冬季漫长而严寒。

二、粮食生产情况

  xx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份之一,近年来,xx县始终遵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总产这一宗旨和原则,特别是近三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总产稳中有升。xx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6万亩,总产53.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6万亩,总产58.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72.8万吨。xx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xx年粮食总产居全市之首。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扩规模,切实增加粮食总量

  xx县紧紧依托地域优势,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植经验,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增加粮食总量,促进了粮食产业发展。近年来,已建立了万金山乡、青原镇、xx镇、朝阳乡水稻,七星泡镇、朝阳乡、夹信子镇玉米,尖山子乡、七星河乡、青原镇、七星泡镇、xx镇大豆,小城子镇、龙头镇杂粮杂豆四条优质粮食生产产业带,粮食生产基地面积200万亩以上,xx年,全县共落实粮食生产基地209万亩,其中水稻基地26.8万亩,总产14.4万吨,玉米基地63.3万亩,总产39.5万吨,大豆基地108万亩,总产16.3万吨,杂粮基地11.2万,总产2.6万吨。

  (二)、抓宣传,落政策,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xx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粮食工作领导小组,从全县抽调100名机关干部进驻乡镇、村屯开展粮食生产的宣传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县直机关干部带着全县统一印制的宣传资料到村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进行宣传,同时,到农户家中走访宣传,重点向农民讲解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和国家关于种粮补贴政策,教育和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近年来,累计已举办粮食生产专题电视讲座21期,通过会议、科技大集、走访向农民发放宣传单12万份,印发宣传资料汇编1.5万册,印发直补政策宣传单5.6万份,张贴宣传标语3,500幅。在粮食生产政策落实上,三年来,累计落实粮食直补面积715.5万亩(xx年237万亩的,xx年240.1万亩,xx年238.4万亩),水稻良种补贴面积74.24万亩(xx年21.5万亩,xx年25.97万亩,xx年26.77万亩),大豆良种补贴面积80万亩(xx年10万亩,xx年10万亩,xx年60万亩),玉米良种补贴20万亩(xx年20的万亩)。此外,xx县还根据全县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谋划了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总体思路,制定了具体工作目标,强化了各项措施,已经形成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xx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百万吨粮食生产县的工作目标,并计划到xx年实现这一目标。(三)、提质量,增效益,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

  围绕提高粮食质量,增加种粮经济效益,xx县采取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标准化示范户等方式,狠抓了农业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播种标准等关键环节。为提高技术到位率,县农技推广中心编写了《xx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标准》,并印发到乡镇、村屯,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屯、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对农民实行面对面指导和服务,引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青原镇新城村xx年建立的大豆高产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达到257公斤,超过全县完成创建指标。近年来,全县共建的粮食作物标准化示范园区85个(xx年20个,xx年25个,xx年4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0个,市级25个,县级44个,示范区农户平均增收1,500元。为了提高粮食品质,三年来,全县共建立粮食作物种子繁育基地30万亩,其中大豆27万亩,水稻3万亩,保证了粮食生产良种需要。在粮食作物种子的应用上,大豆主推恳丰16、黑农37、黑农41、黑农44;玉米主推绥玉7、东农248、龙单13;水稻主推空育131、绥粳4、绥粳的12。粮食作物主推及专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100%,良种应用率达到100%。

  (四)、强农艺、兴科技、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

  xx县在发展粮食生产上,始终坚持科技兴粮战略,坚持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相结合,大力推广模式化栽培,发展科技生产增效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全县每年举办科技培训班都在350期以上,培训农民在6万人次以上,投入科技培训经费三年累计达到200万元。通过培训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高,每户都有一个种田明白人,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推广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近年来全县在发展粮食生产上重点推广的大豆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小垄密植、深窄密,玉米通透性栽培,水稻机插深施肥、神鱼生态除草、三超栽培,小麦模式化栽培,农业技术到位率达到100%。三是积极应用粮食增产技术。重点是应用秋季深松整地和水稻大棚育秧技术。每年整地面积都在90万亩左右,深松面积在50万亩以上,通过整地不但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且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在15%左右。xx年通过对朝阳乡曙光村的一块1500亩大豆亩产百斤左右的地块实施深松整地,xx年,大豆产量经过实测,亩产达到165公斤,增产幅度达到60%以上。水稻育秧上重点推广大棚育苗,每年新增大棚面积都在20万平方米左右,xx年秋季新增育秧大棚92万平方米。xx年在青原镇兴旺村建了一个占地2. 5万平方米的育秧小区,并建立了一个3,000亩的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区,xx年,水稻亩产平均达到650公斤,个别地块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水稻大棚育秧拉动全县水稻单产平均达到600公斤以上。四是努力提高粮食品质,在优良品种的选用上坚持按照适宜区种植,避免了越区种植,加快了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实现了xx县区域内品种的统一化、专用化和优良化。

  (五)增投入,打基础,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xx县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制定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秋季农业三项重点工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粮食生产扶持资金950万元,其中xx年150万元(深松整地10万亩,亩补贴5元,合计补贴50万元,秋季水利工程补贴60万方,每方补贴1元,合计补贴60万元,水稻育秧大棚补贴8万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5元,合计40万元)。xx年280万元(深松整地12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补贴120万元,秋季水利工程补贴70万方,每方1元,合计补贴70万元,水稻育秧大棚补贴1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9元,合计补贴90万元)。xx年520万元(深松整地补贴12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补贴120万元,秋季水利工程补贴80万方,每方补贴1元,合计补贴80万元,水稻育秧大棚补贴32万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0元,合计补贴320万元)。三年累计完成秋整地260万亩,实现了三三轮耕目标,完成水利工程300万方,新建水稻育秧17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六)抗灾害,夺高产,确保大灾之年粮食总产不减

  近年来,xx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春季低温干旱,夏旱和秋旱,特别是xx年的夏旱最为严重,全县受灾面积192.6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104.2亩,濒临绝产面积13.4万亩。灾情发生后,xx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全县人民总动员,众志成城抗夏旱”的号召,并确定了“保粮食作物、保水田、保种子田、保科技示范园区”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组织科技人员下村指导、抢修灌溉工程、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集中全县力量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在抗旱期间,全县3,038眼抗旱机电井全部启动,每天出动抗旱人员平均达1.8万人次,车辆1.2万余辆,浇灌总面积达到145万亩。在资金投入上,共投入1,605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10万元,农民自筹890万元,县内龙头企业帮扶50万元,全县职工干部捐款55万元,县直部门帮扶100万元。利用抗旱资金全县共维修抗旱机电井1,500眼,新打抗旱水源井915眼,购买人工增雨火箭弹和防雹弹1,050枚,下摆抗旱柴油500吨。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xx县的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粮食总产达到58.4万吨,比xx年增加了5.4%,从而实现了受灾不减产的工作目标,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四、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制约粮食生产发展。近年来,由于村集体和农民投入能力严重不足,搞水利工程建设筹资难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导致水利工程欠帐较多,遇有灾害农民损失惨重。

  (二)农机装备落后,缺少大型农机具,耕作水平较低。目前农民使用的农用拖拉机大部分是在30马力以下,在整地上缺少大机械,现有大机械马力不足,达不到标准化深松整地要求,影响到整地效果。

  (三)农民种粮收入减少,投入相对不足,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农资价格的上涨和粮食价格的下调,形成了投入和收入剪刀差,使农民种粮效益逐年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

  (四)农民素质差,种田水平低,先进技术没有实施到位。部分农民仍然沿袭陈旧的耕作方式,虽然县、乡多次举办培训班、电视技术讲座。但是有些农民就是不接受,有些应用了但是因为到位率较低,没有发挥出先进技术增产增收的作用。在推广水稻大棚育秧和深松整地上,有些农民就有抵触情绪,不接受。

  (五)龙头企业小,带动能力差,市场拉动力弱。在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起伏大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县内的龙头企业加工规模小,除了水稻外,其它粮食品种只能原字号出售,并且除市场价,没有价格保障。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一)、加强农机化建设。以国家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力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服务公司。通过发展农机化,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加快现代农业作业区建设,抓好北岗现代化农业试点工作,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xx年农机合作社要发展到10个,农机作业率达到95%以上,完成秋耕整地9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60万亩。同时,扎实推进水稻育秧大棚建设,增加育秧总量,扩大机插面积,提高耕作水平。

  (二)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增加县级财政投入,重点在水源建设、改造中低产田、节水灌溉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上加大力度,建设一批控制性水源工程,增强水资源控制能力,完善农业生产条件。xx年,全县新增水田2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5万亩,新增农田灌溉机电井1,000眼,新增农村人饮安全深水井10眼,完成水利农民自筹1,500万元。

  (三)加强土地肥力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多积、多造、多施农家肥,加大秸秆根茬还田力度,实施保护性栽培。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提高施肥水平。xx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到100万亩。

二、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实施全省千亿斤粮食产量工程和xx县百万吨粮食生产县规划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要围绕建设安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突出抓好粮食产业。

  一是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按照增加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的“两增一稳”工作思路,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在提高单产和品质上下功夫,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xx年,全县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达到210万亩。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专品种生产。依托宏达生物、北大荒米业、七星米业、天龙米业、罗麦生物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优质玉米、水稻、大豆等品种生产,全县粮食作物专品种生产面积要达到100%。

  三是建立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重点要在良种应用、深松整地、精量点播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农民按照农业标准化组织粮食生产,全县粮食作物标准化率要达到100%。四是加大防灾减灾力度。以抓好防汛抗旱和主要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加强预报预测,及早谋划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向减灾要产量、要效益。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一要抓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的宏达、北大荒、罗麦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构筑“大豆、玉米、水稻、杂粮等粮食产业链,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发展。

  二要抓龙头企业。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市场开发的扶持力度,促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大力引进新上一批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努力完成群龙共舞的粮食产业化格局。

  三要抓利益连结。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签订购销合同和保护价收购等各种形式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结机制,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农民组建粮食生产协会,发挥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签订订单、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xx年,粮食作物订单面积要达到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60个。四要抓品牌。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优势品牌,组建企业集团,使我县知名品牌借龙头做大做强,基地和企业借品牌增量增效。全县重点培育和打响“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拉动产业发展。

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一)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抓好与黑龙江农业职业学院的院县合作共建工作,构建我县与高等院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及时将院校的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增加我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县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

  (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大力推广大豆大垄密植、小垄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钵体育苗栽培等先进技术。抓好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步伐。

  (三)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快粮食作物良种的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加快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挖掘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xx年,全县落实粮食种子繁育基地面积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四)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抓好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全面普及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县、乡、村都要有粮食标准化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田,村屯要有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把先进科技成果、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粮食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示范区的辅射带动作用。xx年,全县粮食作物标准化实施面积占总播种面积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农民实施标准化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xx年,全县计划培训农民6.5万人次。

  (六)抓好社会化服务。根据农村的新情况、新变化,教育引导县、乡、村干部,创新工作方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各种有效服务。重点从农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显的农业技术,农业植保、农业信息、粮食购销、农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谋发展、抓落实、促和谐的合力,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保障。

上一篇:最新基层党建调研报告(通用10篇) 下一篇:乡镇调研报告(优质3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