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读后感 内容页

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2023-05-15读后感

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精选3篇)

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篇1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我觉得葛朗台这个人是巴尔扎克刻划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因为他虽然实现了挣进大量钱财的目的,但是,因为这样,所以他的整个身心都被钱给融化了。他的人生是失败的,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但他吝啬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令人津津乐道,从中受到启迪。

  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栩栩如生。葛朗台是欧也妮的父亲,他同时也是个贪婪的人。他住的房子十分阴森,楼梯都歪七倒八的,女仆上楼还差点摔下来。即使是这样,他也舍不得花钱修,这是因为他怕修理的话太费钱了。难道他没钱吗?不,他拥有万贯家产,还通过经商等方法不断扩大自己的财产。可他却变成了一个守财奴。在他的眼中,钱已经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等级。他每次给妻子的钱都不超过6法郎,他给了钱还常常变着戏法将钱骗回作文/来。尤其令人嗤之以鼻的是,有次,他见自己的一部分储蓄没了,就逼问女儿说出原因。女儿瞒不过,就将原因说了出来。原来,她见夏尔穷,就用了他的一部分积蓄捐给了他。他知道后,勃然大怒,将女儿关在了屋子里,指给她吃面包、喝冷水,这哪有半点父亲的味道?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见义勇为的事与贪财好利的葛朗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在最近发生的北京洪涝灾害中,很多人尽所能的救出灾民。一群在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奋不顾身地救起190名遇险车主、乘客。而他们却一再地谢绝了获救人员凑起来的万元感谢!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给那些向钱看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成功的塑造,深刻的启迪。现在,葛朗台已经成了吝啬鬼的代名词,他是唯利是图、不变好丑、漠视亲情的贪婪本性,受到人勉泛的批判。也时刻警醒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篇2

  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只是钱不一定能带给所有人幸福与快乐;而葛朗台的一生却沉迷于金钱不能自拔,以至于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妻子,一手破坏了自己女儿的幸福。

  葛朗台发家于葡萄生意,同时继承了几笔遗产,成了当地最有钱、最有信誉的商人;而他的妻子、女儿却过着清苦的生活。他的吝啬已经无药可救了,生活中处处计算花费;商场上处处想着怎么从别人身上或得钱财;家庭中处处减少妻子、女儿的开销,甚至用女儿后半辈子的幸福来取得钱财。他已经忘记自我的良知、亲情、道德、伦理,只是知道钱…钱…钱…

  钱,有很多种的用途,如:捐款、旅游、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把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用钱去享受生活和体验世界,了解世界山河风光和名胜古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像葛朗台一味为了钱的人生不能说是很失败、很辛苦,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只是这么算计的活着,浑浑噩噩、行尸走肉的一辈子,真是悲哀!而他自己本人却不自知,更是悲哀无比!他的女儿欧也妮让他毁了一辈子,断送了自己的幸福,她在自己剩余的日子里的接济贫穷的人,帮助遇到困难的人顺利的渡过难关,而她却是住在以前的昏暗、狭小的屋子里,即使拥有几亿的钱财,还数着清苦的生活,让我们无不感动与他的奉献的精神。

  有钱能使鬼推磨,但钱不是活得快乐的唯一途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篇3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悲剧的根源在于金钱。

  书中的葛朗台老头十分富有,却误读了金钱的含义,他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他对于金钱的吝啬和对于金钱的疯狂,在书中随处可见。尤其是他临终前仍想要牧师的十字架这一动作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他的贪婪和对财富的渴望。可他仍是的个悲剧人物。上帝赋予了他一个黑色幽默。他虽富有却不拥有,他只能守着他的财富来满足他对金钱的渴望。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心理健康正常的人,金钱之于他一如毒品之于吸毒者,只是本能的,自觉地想要。对他以毫不留情的批评似乎并不十分恰当,这就好比你能批评一个正常人饿了想要吃饭吗?

  我们也可以想象葛朗台老头并不是生来这样。他曾经也许也是一个纯真的,善良的,有激情有抱负的青年,怀揣梦想来到某个城市,却在哪里遭遇欺骗,失败,看到了太多的邪恶,以至于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吝啬鬼。查理这个人物的设置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印证葛朗台老头的发展历程。也许他在家乡也有过心爱的姑娘,可惜一步步变得冷血拜金。

  深入剖析这部小说,它其实并不仅仅讲了葛朗台一家的悲剧故事,它与社会经济类文本一样旨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

  时代的洪流可以置人于浪尖,亦可推人置水底.金钱取代门第成为权力的象征,财富的多寡成为划分等级的新标准.于是对金钱的贪欲潜入人们的灵魂.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由此产生。

  由于对社会形成了这一总体认识,巴尔扎克得以从种种貌似分散,个别,偶然的现象中,把握住了以拜金主义为核心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历史内容;人们不再信仰上帝,而崇拜“金钱”了.对财富的追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进步.又使人性产生异化,正是对金钱的贪欲,扼杀了人们的感情,断送了多少家庭的幸福,酿成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惨剧……

  当周围的人都陷没在金钱的魔沼中,并甘心被其吞噬整个生命时,欧也妮对待金钱的态度是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尽管她所拥有的财富不断增加,但金钱对她来说既不是一种权力,也不是一种安慰。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在向往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地暗中援助受难的人。对宗教的虔敬之情使她超越了个人的创痛,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用金钱去兴办慈善事业,而自己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

  巴尔扎克满怀同情与赞美之情塑造了欧也妮,使人们在这个为金钱遮蔽的黑暗世界里看到了一抹光亮,与此同时,又不禁为她作为无辜牺牲者的命运感到同情。

  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们,都不过是这个时代的组成之一。就像是葛朗台老头和欧也妮,最终也不过是殊途同归,都变成了资本主义上位的祭品。

上一篇:2023年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下一篇:《西游记》的读后感
猜你喜欢